20150915

美周郎三國都督 周恩來今時總理

中華民族家族譜牒, 為後世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財富。據北京華夏翰林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周氏大典》述說, 毛澤東祖居地在吉安吉水, 劉少奇祖居地在吉安吉水, 鄧小平祖居地也在吉安, 周恩來祖上與吉安周氏家族同宗嗎?祖居地是否也在吉安?為此筆者走訪了吉安周氏族人。
追溯周氏家族源頭, 可以上溯到遠古時代周族人的始祖後稷(又名棄)。根據《史記》記載後稷乃帝嚳之子, 被封在陝西武功西南部, 而帝嚳則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嫡長子玄囂之長孫。
1994年筆者就《三居金陵的軒轅黃帝嫡裔》有關周敦頤是周瑜之後發表了文章, 考證出周敦頤是三國周瑜之後。既然周敦頤是周瑜之後, 身為周敦頤33代孫的周恩來自然也就是周瑜之後代子孫。
一、從三國大都督周瑜到吉安周氏
原籍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曲塘村現退休住無錫錢橋的周賢椿工程師和原籍吉安縣油田鎮大廟前村現在吉安縣監察局工作的周氏族人周告根等, 先後根據各自所藏祖傳家譜講:吉安周氏是三國大都督周瑜後代, 瑜公第二個兒子周胤因言語觸犯孫權被貶發配廬陵郡, 也就是今之吉安。赤烏二年(239年), 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 孫權准奏召回複爵, 胤公回京途中卒于廬陵烏東(今吉安油田鎮小廟前)。胤公有三子, 長子周豫, 漢建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申時生於吳都建業, 次子周泰與弟周纂屬孿生兄弟, 均于漢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十六日生於吳都建業, 弟兄皆隨父徙居廬陵郡烏東, 弟兄三人安葬父母于烏東九龍山頂峰後, 長子周豫與三弟周纂東歸京都建業受封襲爵, 後還居老家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舒城);次子周泰留下守護父母墳墓(至今還巍然聳立在九龍山頂峰上), 亦襲都尉, 吳寶鼎二年襲封都鄉侯, 遂始家廬陵烏東焉。泰公仙逝後, 與劉氏恭夫人合葬烏東小廟前北邊村九龍山龍脈上, 該墓世代保護完好(墓由原始的糯米、桐子油、石灰、細沙摻和結合構成), 其後便延傳下來世居烏東成為今天吉安周氏大族。周告根說:他就是胤公次子泰公後代, 祖上世代居住烏東守護胤公墳墓, 是地地道道胤公守墓族。三子周纂隨長兄周豫回京都襲都尉後以軍功升吳威遠將軍, 吳平權失, 回烏東與族侄團聚, 後尋風水開派安成郡蜜湖村, 為江西省安福縣楓田蜜湖之祖。
周告根所講他們吉安周氏源流, 與歷史記載比較吻合。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 拜騎都尉, 有瑜風, 早卒。循弟胤, 初拜興業都尉, 妻以宗女, 授兵千人, 屯公安。黃龍元年(229年), 封都鄉侯, 後以罪徙廬陵郡。赤烏二年, 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 權乃許之。會胤病死。明內閣大學士兼國史修撰解縉《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瑜長子循, 早卒;次胤都鄉侯, 罪徙廬陵, 後當召還, 卒于烏東, 長子豫襲都尉, 居汝南;次子泰留烏東守塚, 廬陵此公瑾之所以有後於烏東也。明文淵閣大學士楊榮《周氏族譜序》:吉水泥田之派, 其先蓋出吳將周瑜之子都鄉侯胤始家廬陵之烏東明內閣大學士金幼孜《周氏族譜序》:周之先本吳將瑜子都鄉侯胤, 始家廬陵之烏東。儘管譜書有攀附現象、譜序有偽託情況, 但《四庫全書·集部》中所載解縉、楊榮、金幼孜《周氏族譜序》是不爭的事實。

二、隋驃騎將軍、平陳行軍總管、會稽刺史周汾翁
據吉安《廬邑烏東慶遠堂周氏族譜·卷四·猛仁將軍襄陽刺史息國公歸仁祖傳》記載:公諱歸仁, 青州益都人也。曾祖玢, 本廬陵烏東人, 官廬陵太守, 晉青州刺史, 居家州治東陽城, 故稱東城之派;祖穆, 擢益都令, 累至青州刺史;考汾, 號汾翁, 青州益都人, 從軍隋文帝, 以功授驃騎將軍, 平陳九十行軍總管之一, 嗣擢會稽刺史, 直諫煬帝獲罪, 避隱袁州北門, 後還居廬陵烏東。從這段文字記載, 得知周汾翁祖父周玢原本廬陵烏東人, 因任青州刺史, 居家青州治所東陽城(今山東青州);父親周穆也官至青州刺史, 到周汾翁已是第三代, 便成青州人了, 因在隋文帝軍中任職, 以功封驃騎將軍, 是伐陳九十行軍總管之一, 大業間任會稽刺史, 直諫煬帝被問罪, 避隱到袁州北門(今江西宜春), 後還居廬陵烏東(今吉安油田鎮)。
《廬邑烏東慶遠堂周氏族譜·卷四·周氏家譜序》還記載:至玢公擢廬陵太守, 升青州刺史, 徙居州治東陽城, 玢公孫汾翁公, 從軍隋文帝, 以功授驃騎將軍, 為平陳行軍總管, 大業間擢會稽刺史, 匹配呂氏夫人, 生子四:歸仁、仲仁、漢仁、舉仁。舉仁公從父還居廬陵烏東, 生子恤, 字傅生;歸仁公中武德元年(618年)進士, 應詔入都, 歸太宗麾下, 從太宗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太宗即位, 大封功臣, 歸仁公以功擢襄陽刺史, 加使持節, 都督魏博傳諸軍事, 賜玉帶, 封息國公, 出鎮襄陽, 貞觀己亥卒任, 奉敕葬城南二十裏龍形山, 享年五十有九, 贈光祿大夫, 欽加太保, 德配李氏, 帝宗室女, 生子五:貴瑛、貴珠、貴瓊、貴瑰、貴璋, 俱進士第。從上述記載, 知悉遷居青州益都世系為:玢生穆, 穆生汾翁, 汾翁生歸仁、仲仁、漢仁、舉仁。

三、唐猛仁將軍、襄陽刺史、息國公周歸仁
吉安《廬邑烏東周氏族譜·卷四·猛仁將軍襄陽刺史息國公歸仁祖傳》記載的周歸仁, 是否濂溪先生周敦頤先祖周歸仁。現根據《濂溪周氏嫡派族譜》展開考證分析。
湖南道縣樓田濂溪故里《濂溪周氏嫡派族譜》(即《世家第譜》)記載周歸仁的生卒年月、官銜、配偶、子嗣等, 竟然與烏東譜記載一模一樣, 且字輩吻合, 都是字輩;出生居住地域吻合, 都是青州益都。要說是巧合, 不可能年代、出生時間、官銜、字輩、配偶、子嗣及居住地域等都這樣巧合。
嫡派譜中有篇落款為, 唐大中三年(849年)長夏檢校尚書右僕射兼東川節度使族人周墀謹撰的《家譜原序》, 記載周歸仁是永城侯周才卿兒子”, 但序明顯有後人修改痕跡。該序落款唐大中三年……”, 歷史上當朝人為當朝人作傳作序, 皆不稱朝代號, 僅稱當時的帝王年號。烏東譜也有一篇唐代周墀撰的《周氏家譜序》, 此序與嫡派譜序相比就頗原汁原味。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德延二州刺史周才卿兒子叫周懷義”, 與周歸仁字輩不合。舊時特別講論字輩, 除單名外, 字輩都相合, 再說歸仁公十五世孫為字輩, 哪有才十五代字輩就重複相同, 豈不有喪倫理, 何況是理學世家。另祖居地域不合, 周才卿為永城敬侯, 食祿永城, 當居住永城。永城在今河南, 而譜書稱周歸仁為青州益都人, 青州在今山東。若此歸仁公應為永城人, 而非青州人。籍貫一般以遷到居住地三代以後, 才能算該居住地的籍貫。周才卿是永城人, 其兒子即便在外地生, 仍是永城人。而烏東譜序則不然, 所說史實符合規律。序中闡述歸仁公曾祖父周玢因官遷居青州益都(東陽城), 到歸仁四代;歸仁公父親周汾翁, 生四個兒子, 叫歸仁、仲仁、漢仁、舉仁, 都是字輩, 頗符合歷史。
為什麼會造成譜序被後人修改?原因還得從撰者周墀說起。在唐代同一時期出了兩個周墀, 且名諱字型大小相同。一為汝南周墀, 字德升, 官至刑部尚書、丞相;一為廬陵周墀, 亦字德升, 惟號沂濱, 以子貴誥贈大理寺評事, 但居住地域不同, 各自有祖。據正史、譜書記載, 汝南周墀先祖世系為強-靈起--法明-紹德----, 墀生四子:寬饒、鹹喜、承規、承矩;而廬陵周墀先祖世系卻為玢--汾翁-舉仁----以清-, 墀生子整, 整生四子:庭顯、庭光、庭實、庭充。兩位周墀名諱字相同, 屬同一時期人, 造成後人混淆。本來序是廬陵周墀所撰, 但汝南周墀是丞相, 樹大, 加上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推介, 後人在不知詳情時皆攀附到汝南周墀身上。
嫡派譜中兩篇源流序言《家譜原序》、《周氏譜系源流》, 經反復推敲論證, 筆者認為是道光續譜時,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修改。
嫡派譜畢竟是理學、文學大家嫡傳後裔編修, 其史實性、邏輯性都比較強, 尤其明朝三次修譜特具客觀性, 不攀附名人, 不亂列世系, 不亂接姓源, 惟根據祖上留存老譜資料, 從山東青州周歸仁始祖起敘。即便是道光修譜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修改譜序, 附上汝南周氏支系源流, 也仍按老譜從歸仁公始敘, 這就是該譜可貴之處。
嫡派譜自青州益都周歸仁開派, 到理學大家周敦頤十六代, 世系清楚, 無論從代數、時間、帝王年號及生息繁衍考證, 都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根據唐代石陽(今江西吉水)泥田周墀《周氏家譜序》、《猛仁將軍襄陽刺史息國公周歸仁祖傳》及道州周惟簡《周氏家譜序》, 再綜合湖南道縣樓田《濂溪周氏嫡派族譜》研究考證, 筆者認為周歸仁是隋會稽刺史周汾翁長子, 是廬陵烏東發派, 故周敦頤及其後裔周恩來、魯迅(周樹人)與吉安周氏同宗。

四、從理學鼻祖周敦頤到共和國總理周恩來
周敦頤(1017—1073年), 字茂叔, 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宋明理學的奠基者, 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 原名敦實, 避宋英宗舊諱所改。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著作有《愛蓮說》、《太極圖說》、《養心亭說》、《周子通書四十篇》等, 後人編為《周子全書》。周敦頤名聲顯赫, 是我國繼孔孟之後的第二代大儒, 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排列的世界36位元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大多在江西為官授學, 他做官為政清廉、艱苦樸素, 他在九江創辦的濂溪書院, 乃為我國古代江南四大書院之一。
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曾讚美周敦頤的人品如光風霽月”, 後又被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引用, 為周氏宗祠題寫了光霽祠匾額。周敦頤終老於九江,其濂溪墓園後曾為九江市四大名勝風景之一,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兩次在廬山開會期間, 順便前來先祖周敦頤墓園視察看過。周敦頤與其後人周恩來、魯迅(周樹人)的嫡傳淵緣, 今人研究頗多。惟按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周恩來家世》列周敦頤至周恩來世系於後。

附世系表
周敦頤→128代:周燾→129代:周絪(曾暫居河南祥符)130代:周彥卿(名, 周靖,始遷浙江諸暨, 其世系名字依據湖南道縣祖居地《濂溪故里族譜》、無錫市《錫山周氏大統宗譜》記載)→131代:周澹→132代:周應喜(諧音應熙, 為迪功郎居吳江周莊)→133代:周恪→134代:周文鬱→135代:周茂林→136代:周澳(元始遷紹興祖)137代:周完→138代:周文惠→139代:周茂(始居紹興後馬)140代:周萬→141代:周壽→142代:周慶(始居紹興保佑橋)143代:周叔莊→144代:周宗→145代:周富→146代:周順→147代:周其→148代:周遷孝→149代:周懋章→150代:周汝相→151代:周熙祚→152代:周步超→153代:周應麟→154代:周文灝→155代:周元棠→156代:周光勳→157代:周攀龍→158代:周貽能→159代:周恩來(總理)、周恩溥、周恩壽→160代:周榮慶、周秉均、周秉華、周秉和等……
探索周恩來父親周貽能隨祖父周攀龍由祖居地紹興來淮安為官, 189835月生周恩來于淮安故居, 溯源周恩來始遷紹興祖周澳之前祖居地→周應熙曾暫居吳江周莊→周彥卿始遷浙江諸暨→周絪曾暫居河南祥符→周虞賓始遷湖南道州→周崇昌遷居湖南甯遠→周歸仁祖居山東青州(兗州)→周泰定居江西廬陵烏東(吉安)→周胤暫居江蘇建鄴(南京)→周瑜暫居江西柴桑(九江)→周榮始遷安徽舒城(廬江)→周天子平王東遷河南洛陽→周武王定都陝西鎬京(西安)→周太王始遷陝西岐山之陽(周原)。
(本文摘自:淮海晚報2008225A11, 作者:周柏泉 周 毅, 原題為:《周恩來家族祖居地變遷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