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5

二喬姿色傳天下 喬父身份謎千年

二喬之父, 人稱喬國老, 後世盛傳東漢末年的江東美女大喬、小喬為漢太尉喬玄之女, 但根據考蹟, 二喬之父的故宅及墓塚在潛山縣, 這與漢太尉喬玄的事蹟有很大的出入。大小喬確實有其人, 只是關於大小喬的介紹正史上記載的極為稀少。《三國志》中唯獨只提到過一次,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從攻皖, 拔之。時得橋公兩女, 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 瑜納小橋”。其中裴松之注此傳時引用了《江表傳》, 也只有一句“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 得吾二人作婿, 亦足為歡”。《江表傳》是晉人虞溥寫的一本關於荊襄、江東的野史, 目前也沒有見到其完整版本。這些史料中僅有的這幾句話讓人們只知道大小喬的是廬江郡皖人(即今安徽潛山人), 她們長得國色天香, 其他的一無所知。通過《三國志》記載和今天的大小喬墓葬可以證明當年她們的存在。但歷史上將大小喬與橋玄強拼成一家, 還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曹操)顧謂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言罷大笑”。

歷史上橋玄與曹操關係密切。《三國志》中提到曹操祭拜橋玄,遣使乙太牢(可算是最高級別的祭禮)祭奠橋玄。當年曹操地位很低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他曾經去拜見橋玄,橋玄見到他感到驚異。對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曹操常常感歎橋玄是他的知己。《三國演義》中的“喬公”(二喬之父)也就是指橋玄, 也讓我們大小喬故鄉的百姓相信鼎鼎大名的東漢太尉橋玄就是大小喬之父。
除《三國演義》外, 後世對於喬國老即橋玄也有其說法, 據《三國志·吳書九》中記載, 大喬、小喬為橋公之女。清代人沈欽韓在《兩漢書疏證》一書中說:橋公者, 太尉橋玄也。漢制為三公者方稱公。沈欽韓的意思是, 只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稱作”, 因此《三國志·吳書九》中記載的橋公必為漢太尉橋玄。沈欽韓的說法被多方引用, 幾成定論, 但實際是沒有歷史依據的。
    
但據唐代杜佑的《通典·職官志》之一《封爵篇》記載:“公”作為一等爵號延續了夏商週三個朝代, 秦漢廢止。但“公”同樣又可以理解為對人的尊稱, 如同稱關羽為關公一樣。因此, 可以基本認為此碑中所記“後漢喬公墓”並不是真正的封號“公”, 只是對喬姓老爺子尊稱為喬公。清代末年的盧弼就在其所著的《三國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權呼張昭曰張公, 時人呼程普為程公, 世人呼龐德公為龐公。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 見《漢書·賈誼傳》。於公治孝婦獄, 郡中大敬重於公, 見《漢書·于定國傳》。是皆不必三公始稱公也。可見在當時, 並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稱作”, 因此沈欽韓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三國志》及《後漢書橋玄傳》中並沒有記載關於橋玄避地於潛一說。後漢書中只提及“玄以光和六年卒, 時年七十五……家無居業, 喪無所殯, 當時稱之。”再者《後漢書》記載了橋玄“子弟親宗無在大官者。及卒, 家無居業, 喪無所殯, 當時稱之。”通過這段話, 可以知道他既沒有什麼產業也沒有當大官的子孫, 理所當然的就沒有財力來建造喬公宅院這樣被後人稱為潛陽十景之一龐大莊園了。從史料中來看, 或許橋太尉終身都沒有來過廬江郡的皖縣城。

而且《三國志》兩次中提到了曹操和曹丕分別祭拜了橋玄, 一次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祭拜, 祭文中提及橋玄生前說對曹操說過的:‘殂逝之後,  路有經由, 不以鬥酒只雞過相沃酹, 車過三步, 腹痛勿怪?’《三國志》記載這次曹操為了治理睢陽渠, 到了睢陽(今商丘一帶), 這時才想起去祭拜橋玄。由此可以判斷, 曹操過睢陽時經過了橋玄的墓地, 並想起來“車過三步而肚痛”的玩笑, 所以才會去祭拜。第二次是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文帝曹丕祭拜橋玄, 《三國志魏書》文帝記中提到“十二月, 行自譙過梁, 遣使乙太牢祀故漢太尉橋玄”, 漢朝諸侯國梁轄地相當於今河南商丘市一帶。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斷為橋玄墓葬應該在河南睢陽一帶, 並未到當時的廬江郡的皖縣(今潛山)。

查閱史料發現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的《睢水》篇有以下一段記載“城北五六裏, 便得漢大尉橋玄墓, 塚東有廟, 即曹氏盂德親酹處。……廟南列二柱, 柱東有二石羊, 羊北有二石虎。廟前東北, 有石駝, 駝西北有二石馬, 皆高大, 亦不甚雕毀。惟廟頹構, 粗傳遺墉, 石鼓仍存, 鉞今不知所在。”這毫無疑問的證實了後漢太尉橋玄墓在睢陽。

盧弼在《三國志集解》裏還指出:又按本傳橋公二女為攻皖時所得, 據《寰宇記》, 橋公為舒州懷寧人, 即漢之廬江郡皖人。《後漢書·橋玄傳》玄為梁國睢陽人, 兩不相涉。果為玄女則阿瞞方受知于玄, 銅雀春深早已如願相償, 伯符、公瑾不得專此國色矣。《後漢書》、《三國志》絕無一字及之, 沈說之誤無疑矣。這裏再一次論證了沈欽韓的說法有誤。

另外, 按《三國志》的記載, 孫策、周瑜分別納大、小喬是在攻破皖城之後;是199年的事。而喬玄183年就已去世, 死時已有七十五歲, 從年齡上來看, 也不可能是大、小喬之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