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蔡瑁族氏威震州 赤壁江上未斷頭

提起蔡瑁、張允, 對三國演義有所認識的, 應該還記得他們是劉表身邊的“小人”。蔡瑁是劉表家小蔡氏之弟, 而張允則是劉表的外甥, 兩者皆是外戚, 因此比較普遍的想法是蔡瑁他們是靠裙帶關係才登上荊襄都督之位的。蔡瑁最初出場時為孫堅所敗, 及後又千方百計殺害劉備, 迫其躍馬過檀溪, 最後兩人一同趁劉表病重而擁立幼主劉琮, 阻止長子劉琦見其父親最後一面, 更率州投降曹操。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 被封為水軍大都督, 卻被周瑜設反間計, 利用前往東吳刺探軍情的蔣幹, 向曹操獻上蔡瑁和張允陰謀反叛的報告, 曹操一時沒有分別其真偽, 就將蔡瑁、張允二人推出去斬首。其實, 這只是小說劇情, 一方面把二人寫成卑鄙小人, 洋洋得志後卻冤枉而死, 大快人心; 另一方面為曹操赤壁戰敗埋下伏筆, 寫周瑜智謀超群。歷史上, 二人並未中反間計而被誅, 相反, 蔡氏一族可說是荊州支柱, 沒有他們相扶, 劉表根本難以成為荊州刺史, 江南一帶亦未必能偏安這些年, 所以蔡瑁的能力其實不容小覷。

 蔡瑁是三國裏面的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有人說他人品差, 但是有人也說蔡瑁並沒有像演義中寫的那麼不堪。那麼正史上的蔡瑁是怎麼樣的?還有蔡瑁在正史中真的是被曹操殺死的嗎?

蔡瑁(生卒年不詳), 字德珪, 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 蔡諷之子, 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 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其實蔡氏一族一直是有名的豪族, 與其結姻親的都是一時名人, 劉表及黃承彥之所以娶蔡氏, 還真難說是誰倚仗誰, 在這裡大家也會發現, 蔡瑁甚至和諸葛亮也是有親戚關係的。再者, 說蔡瑁為襄陽蔡州人, 水經注沔水又東南徑蔡洲, 漢長水校尉蔡瑁居之, 故名蔡洲, 洲東岸西有洄湖, 停水數十畝, 長數裏, 廣減百步, 水色常綠。”古蔡州在漢水中, 由於千百年來的河道變遷 , 現已不存, 其位置約今襄陽城東南大旺洲村一帶, 《襄陽耆舊記》載是時, 瑁家在蔡洲上, 屋宇甚好, 四牆皆以青石結角。婢妾數百人, 別業四五十處。整片土地都因蔡氏居於當地而命名, 可見蔡氏當時勢力之大。

三國志》和《後漢書》有載, 初平元年(190年), 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 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由於當時江南宗賊甚盛, 袁術屯於魯陽, 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 貝羽為華容縣長, 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 於是他匿名獨身赴荊州, 方才得以上任。劉表至荊州, 單馬進入宜城, 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此間宗賊甚盛, 群眾不附, 袁術因而取亂, 禍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這裡徵兵, 但恐其不能聚集, 眾位有何對策呢?”蒯良道: “群眾不附的原因, 是出於仁之不足, 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 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 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 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問蒯越, 蒯越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 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 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 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 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 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 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 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 都樂於留守此州, 得知使君為人有德, 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後兵集眾附, 南據江陵, 北守襄陽, 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 亦無所能為了。”劉表嘆道:“子柔(蒯良字)之言, 可以說是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 可以說是臼犯之謀。”便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後漢書》載十五人)赴宴, 將其全部斬殺, 一併襲取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 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 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 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 理兵襄陽, 以觀時變。

史書只說蔡瑁協助, 但又不載其出謀出力, 又或者劉表與蔡瑁早已結識, 畢竟太尉張溫是蔡瑁姑丈, 劉表藉蔡瑁以結交蒯氏。在平定荊州, 蔡瑁一直仕奉劉表, 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 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 劉表封蔡瑁為鎮南將軍軍師, 由此可知劉表是相當倚重蔡瑁的, 他不單像蒯良、蒯越這樣的文人智士, 擔任劉表的軍師, 還領兵鎮守荊州各重鎮, 須知當時荊州還是盜賊群起, 劉表又勢力未穩, 可知蔡瑁對穩定荊州有一定作用。

劉表初以長子劉琦之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 十分寵愛他, 但後來劉表次子劉琮娶蔡夫人的侄女為妻(未知是否蔡瑁之女), 蔡夫人因此愛劉琮而惡劉琦, 常向劉表進毀琦譽琮之言。劉表寵耽後妻, 每每信而受之。這亦不難理解蔡瑁會擁立劉琮吧。劉琦因蔡氏的中傷而失寵, 最終依從劉備及諸葛亮的計策請求出鎮江夏, 這亦造成了蔡瑁與劉備的恩怨。《三國志·先主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劉備在荊州時, 蔡瑁和蒯越企圖在劉表宴請劉備時謀害劉備, 但最後沒有成功。其實蔡瑁對劉備的怨憤也不無道理, 他當然洞悉劉備終非臣下之人, 也深明劉表劉琮與蔡氏勢力唇齒相依, 不過人們往往受《三國演義》影響, 以劉備為漢室正統的主角, 而忽略亂世中本是爾虞我詐, 成王敗冦。

劉表病亡後, 擁護劉琮繼位, 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 與張允蒯越共同勸劉琮降伏曹操, 爾後仕入曹操麾下, 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 封爵為漢陽亭侯。歷史上自蔡瑁與蒯越投降曹操之後, 其實並沒有特殊的貢獻, 但亦沒有記載曹操中反間計而殺掉蔡瑁張允, 有記載指蒯越到中央獲封九卿之一的光祿勳, 而到公元214, 蒯越就病逝了, 曾將自己的家人託付給了曹操, 所以曹操對這幾個降將應該也是不錯的,

其實根據曹操一貫手法, 他應該會把荊州上層的大姓士族, 一舉遷到了冀州的鄴城。《後漢書‧五行志》:建安初, 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閒始欲衰, 至十三年無孑遺。」言自中〔平〕以來, 荊州無破亂, 及劉表為牧, 〔民〕又豐樂」, 至此逮八九年。當始衰者, 謂劉表妻當死, 諸將並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 言十三年表又當死, 民當移詣冀州也。”即便曹操謀士賈詡也對曹操說過:「明公昔破袁氏, 今收漢南, 威名遠著, 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 以饗吏士, 撫安百姓, 使安士樂業, 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但不獲曹操採信。

其在早在204年曹操攻取冀州之後, 就以鄴城為其大本營, 將士與歸附諸侯的人質(如臧霸、孫觀的家屬), 一律集中到鄴城方便控制, 同時也增加鄴城的人口、兵力, 替之後河北「魏()國」的建立作準備(213年曹操如願受封為魏國公, 國都鄴城)。像荊州士族這樣, 曹操獲得新佔地後, 遷移前軍閥的核心集團至鄴城, 並不是特例。之後曹操打敗韓遂、馬騰等關隴將領, 或者逼降漢中張魯之後, 都把韓遂、張魯的戶口部曲大量遷到大兵站鄴城與洛陽。由此可推斷荊州士族降將很可能被遷至河北。

再者, 曹操與蔡瑁本是年少相識的老朋友, 本著這過關係, 足以令他主張降曹, 這才足以保蔡氏在荊州的地位, 甚至能更進一步, 所以他的結局應該也不會很壞, 蔡瑁最後應該是自然死亡的。《襄陽耆舊記》載曹操奪取荊州後到襄陽, 親訪蔡瑁, 入其私室, 呼見其妻子, 說和蔡瑁是故交, 並曾共見過梁孟星。今日再相見, 實乃幸會。蔡瑁(字德珪)是襄陽蔡州人、曹操是沛國譙縣人, 兩個人幾乎不可能產生交點, 怎麼會是老朋友呢?曹操與蔡瑁所論梁孟星是誰?
  
話還要從曹操的爺爺宦官曹騰說起。曹騰是毀譽參半的人物,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 他確實為朝廷推舉了幾個頗有能力的大臣。僅《後漢書·宦者列傳·曹騰傳》例舉的就有虞放、邊韶、延固、張溫、張奐、堂溪典這六個人。此六人中除去延固事蹟不詳, 其他人都有事蹟可尋。而因此, 曹騰曹嵩為曹操與蔡瑁的相識創造了條件。因為這些人中的張溫, 是蔡瑁的姑丈。張溫, 字伯慎, 為南陽穰縣人士。《後漢書》說他少有名譽, 累登公卿”, 而且他在處理涼州北宮伯玉的叛亂上是有功勞的, 當時其麾下董卓、陶謙、孫堅也都是在那一仗積累了自己的政治資本。而張溫的正室夫人是襄陽豪族首領蔡諷之妹, 蔡諷即財貿之父, 所以張溫就是蔡瑁的姑丈。襄陽蔡氏作為襄陽的地方實力派, 他的聯姻是有選擇性的。比如蔡諷的長女嫁與黃承彥(荊州名士, 諸葛亮的岳父)、小女則嫁給劉表作為續弦(劉琦、劉琮皆非其所生), 這兩個女子都是蔡瑁的妹妹。所以, 蔡瑁是劉琦兄弟的舅舅, 也是諸葛亮的親家舅舅。

話說回來, 張溫因曹騰的舉薦而入京, 後來歷任九卿, 官越做越大自然也就感念曹家的知遇之恩, 所以張家與曹家的關係實際上是頗為親密的。蔡瑁作為內侄, 想必時常也在襄陽與京師之間活動, 所以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與曹操相識。根據《襄陽耆舊記》所言少為魏武所親”, 可見兩個人認識時還比較小, 而曹操得荊州則親自造訪蔡家, 甚至入瑁私室, 呼見其妻子足見兩人關係之親密。曹操又對蔡瑁說了這樣一句話:德珪, 故憶往昔共見梁孟星, 孟星不見人時否?聞今在此, 哪得面目見卿耶?梁孟星指的應該就是梁鵠。現在人提起梁鵠主要是基於他的書法造詣。他從師宜官習學書法, 擅長篆字, 是漢靈帝的寵臣之一, 曾經還擔任過選部尚書(負責二千石以下官員的分配任免工作)。漢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曹操舉孝廉, 當時梁鵠恰恰在任。當時曹操想要擔任洛陽令, 但是梁鵠不答應, 最後任命他為洛陽北部尉。後來梁鵠受命為涼州刺史, 因為涼州叛亂和中原動盪, 他與許多當時的落難士人一樣逃到荊州劉表處避難。而曹操得荊州, 他又歸屬曹操, 一度擔任了曹操軍中假司馬。

實際上梁鵠字孟皇, 恰恰一撇之誤, 所以應該是《襄陽耆舊記》的謄抄者筆誤了。當初作為選部尚書, 梁鵠將前來拜謁的曹操、蔡瑁拒之門外, 並沒有考慮曹操企望洛陽令的要求。時過境遷, 中原動盪他又只好厚著臉皮來到荊州避難, 所以曹操才會說聞今在此, 哪得面目見卿耶?他怎麼還有臉面見你呢?當然說歸說, 做歸做, 曹操終究沒有像對待桓邵、邊讓那樣對梁鵠進行報復, 而是給予了他不錯的待遇。其原因就是梁鵠的書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云:梁鵠書如太祖忘寢, 觀之喪目。可見曹操對他書法癡迷的程度。所以回過來說蔡瑁與曹操之間的有著非一般的友情, 他們在仕途道路上也共同奔走, 雖然有載魏武雖以故舊待之, 而為時人所賤, 責其助劉琮, 讒劉琦故也。, 這只是當時一些平民百姓或士子(特別是荊州之人)對其鄙視, 而非曹操對他厭惡。對他厭惡的應該是曹丕:佞邪穢政, 愛惡敗俗, 國有此二事, 欲不危亡, 不可得也。何進滅于吳匡、張璋, 袁紹亡於審配、郭圖, 劉表昏于蔡瑁、張允。”“匡、璋、配、圖、瑁、允之徒, 固未足多怪, 以後監前, 無不烹菹夷滅, 為百世戮試。蔡瑁如此得曹丕怨恨, 當時應該早己去世。

蔡瑁最後如何去世並不見記載, 但《水經注》載沔水又東南逕蔡洲, 漢長水校尉蔡瑁居之, 故名蔡洲。洲東岸西, 有洄湖, 停水數十畝, 長數里, 廣減百步, 水色常緑。楊儀居上洄, 楊顒居下洄, 與蔡洲相對。在峴山南廣昌里, 又與襄陽湖水合, 水上承鴨湖, 東南流逕峴山西, 又東南流注白馬陂, 水又東入侍中襄陽侯習郁魚池(即今峴山習家池)……沔水西又有孝子墓……其南有蔡瑁冢, 冢前刻石為大鹿狀, 甚大, 頭高九尺, 製作甚工。沔水又東南逕邑城北, 習郁襄陽侯之封邑也, 故曰邑城矣。如此說來, 蔡瑁應該非正命而死, 而且死後復歸葬故里, 葬處就在古蔡洲附近, 約在今習家池東南處, 但時而世易, 現而無從考據, 但在亂世中其墓猶此壯麗, 可見襄陽蔡氏勢力之盛。

三國時期, 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士為知己者死的, 很多人都投靠過不同的人, 都是希望能出人頭地的, 所以蔡瑁作為那個時代的人必然也會有這樣的思想。蔡瑁出生在東漢末年的名門望族, 更是想成就一番事業。蔡瑁出賣劉琮屬不義之舉, 我們雖理解蔡瑁的舉動, 但是不義是一個事實。直到西晉永嘉年間, 蔡氏一族仍然稱豪於蔡洲上,其子猶富, 宗族甚強, 共保於洲上, 但為草賊王如所殺, 一宗都盡, 今無複姓蔡者, 蔡氏一族最終還是被歷史淹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