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馬超族人漂中東 亞美尼亞現英雄

2006,《環球時報》的一位記者發表了一篇關於馬超後人的文章, 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三國時期, 馬騰、馬超父子皆是政治鬥爭中的悲劇人物。馬超與韓遂等西北名將, 聯兵十萬進軍潼關, 反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曹操收買韓遂, 擊敗馬超後, 即把馬騰殺死, 夷三族”, 馬氏家族遭到滅門之禍。馬超輾轉投靠漢中張魯, 及後劉備入蜀, 因見張魯庸弱, “不足與計事”, 又轉奔蜀請降劉備, 被封為平西將軍。馬超的家屬留在漢中, 在張魯降附曹操時又被張魯殺死。所以, 後世常為馬氏家族的厄運惋借。然而, 當代史學家蘇仲翔提出有一名馬氏孤兒逃脫族誅之禍, 且復興馬氏家族於中東。

20151216

訪夷洲孫吳拓疆 記台灣史料悠長

歷史上, 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後, 很想使秦朝統治萬年, 因此希望自己長生不老, 於是想盡辦法煉丹求藥, 後來聽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 派徐福帶五百對童男女入海尋取長生仙藥。相傳, 徐福先到過夷洲 , 那里四季如春, 沒有冰雪, 如仙境一般, 然後再到亶洲, 但長生不老之藥本是世間無有之物, 根本不可能找到, 回去又怕遭殺身之禍, 不敢返回, 於是, 就在亶洲居住下來。這故事相傳已久, 但一直沒有人能證明真偽, 就連三國時的吳大帝孫權也很感興趣, 於是派人出海搜尋, 結果真的到訪了夷洲(一般相信是現今台灣), 打開了歷史上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交流歷史。

20151215

蔡瑁族氏威震州 赤壁江上未斷頭

提起蔡瑁、張允, 對三國演義有所認識的, 應該還記得他們是劉表身邊的“小人”。蔡瑁是劉表家小蔡氏之弟, 而張允則是劉表的外甥, 兩者皆是外戚, 因此比較普遍的想法是蔡瑁他們是靠裙帶關係才登上荊襄都督之位的。蔡瑁最初出場時為孫堅所敗, 及後又千方百計殺害劉備, 迫其躍馬過檀溪, 最後兩人一同趁劉表病重而擁立幼主劉琮, 阻止長子劉琦見其父親最後一面, 更率州投降曹操。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 被封為水軍大都督, 卻被周瑜設反間計, 利用前往東吳刺探軍情的蔣幹, 向曹操獻上蔡瑁和張允陰謀反叛的報告, 曹操一時沒有分別其真偽, 就將蔡瑁、張允二人推出去斬首。其實, 這只是小說劇情, 一方面把二人寫成卑鄙小人, 洋洋得志後卻冤枉而死, 大快人心; 另一方面為曹操赤壁戰敗埋下伏筆, 寫周瑜智謀超群。歷史上, 二人並未中反間計而被誅, 相反, 蔡氏一族可說是荊州支柱, 沒有他們相扶, 劉表根本難以成為荊州刺史, 江南一帶亦未必能偏安這些年, 所以蔡瑁的能力其實不容小覷。

20151210

山越星散不為族 孫吳歷世未能督

史載, 孫吳政權內有三患:即, 交州之南越, 荊州之武陵夷, 揚州之山越。交州轄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地區, 地處孫吳邊遠地區, 對孫吳政權無甚大礙;揚州轄今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和江蘇、安徽的淮河南部地區, 其境內的山越對孫吳政權威脅最大。很多人以山越, 與西北的羌族, 北方的鮮卑等外族齊名, 但山越其實更多是地理上的稱謂而非外族, 山越的力量雖然不足以跟孫吳政權抗衡, 但孫吳政權也無法完全將其征服, 兩者之間鎮撫與襲攏, 從孫策、孫權兄弟在江東奠基起一直延續到西晉滅吳。《十七史商榷》載:山越歷六朝至唐, 為害未息。

20151207

吳大帝卻成守衛 孫仲謀葬地仍謎

《三國志》記載:“夏四月, 權薨, 時年七十一, 諡曰大皇帝。秋七月, 葬蔣陵”。 ”孫權墓目前是中國著名歷史古跡, 史稱蔣陵, 又名吳王墳, 也稱孫陵崗, 在南京市鐘山南麓, 孫權因避祖父吳孝懿王孫鐘名諱, 而把鐘山改名蔣山, 孫權陵因在蔣山而稱作蔣陵。唐代《建康實錄》中說, 蔣陵在“鐘山之陽”, 北宋《祥符江寧圖經》中說“在鐘山南麓”。孫權死後葬於鐘山南麓的高崗上, 葬處得名“孫陵崗”, 後人又稱“吳皇陵”, 而這也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上世紀40年代, 因崗上多梅花, 故將孫陵崗改名為梅花山。由於孫權蔣陵並無地表遺迹, 其葬處一直只是靠文獻推斷, 更莫說其確實位置及考古發掘。歷史上記載, 朱元璋竟然把孫權作為他的看門人, 讓我們看看這段歷史及最近的考古發現。

20151202

滄海桑田禰衡墓 詩賦傳誦鸚鵡洲

自古以來, 江南水道交錯, 沼澤湖泊千百年間不斷改變, 或因為洪水地震, 或因為戰爭開墾, 地貌變化無窮, 當中洲現洲落, 尤以位於長江中游武漢市的鸚鵡洲著名, 洲上埋葬著三國時的一位奇才 - 禰衡, 埋藏著一段淒美的故事, 還有驚世文學《鸚鵡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