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魏諷謀反蠱人心 曹丕編導誅異臣


建安二十四年(219), 是個很特殊的年份。這是一個讓活躍在建安年間眾多謀臣將帥謝幕的一年, 而其中, 建安二十四年的九月就發生了魏諷謀反案。魏諷案在《三國志》中可謂諱莫如深, 首先因為陳壽惜字如金的慣性, 這個案子在《三國志》原文被提到的次數屈指可數, 即使是對三國歷史有深入了解的朋友, 都很難對這起事件有所印象。其實自從建安二十二年(217)開始, 曹操與劉備便在為漢中的爭奪戰中拔劍弩張。建安二十三年, 曹洪在武都擊破吳蘭, 宛城守將侯音與關羽連和發起了叛亂。建安二十四年正月, 夏侯淵被黃忠部斬殺;五月, 曹操撤軍退還長安;七月, 關羽圍曹仁於樊城;八月, 關羽擒於禁, 斬龐德, 威震華夏。而就是在這個當口, 西曹掾魏諷謀反了。魏諷何許人也?魏諷案又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以下看一下。



魏諷謀反案在三國時期不算是有規模的大案, 其目的是陰謀顛覆曹丞相的政權, 理所當然地要受到鎮壓。不過發布鎮壓的, 其實並不是曹操。而是他留守在魏王都的公子曹丕。卻說魏諷趁曹操大軍徵漢中未回, 勾結黨羽, 聯絡長樂衛尉陳禕陰謀攻占魏王都鄴郡。結果陳禕中途告密與曹丕, 曹丕於是誅殺魏諷, 受牽連而有名的達幾十人。魏諷是何許人也, 如何能運作這麼大規模的造反運動。難道他真的不怕那執法如山的曹丞相嗎?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也沒留下多少關於魏諷的信息, 不過從裴松之的注中我們可以了解得稍微多一些。從《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郭頒《世語》來看, 魏諷字子京, 是沛縣人。因為口才不錯, 善於迷惑大眾, 當時便轟動了鄴城, 於是鍾繇便徵辟了魏諷當西曹掾。 《世語》說魏諷有“惑眾之才”, 這略待貶義的評價或許有一些成王敗寇的味道, 畢竟魏諷最後是謀反失敗了。我們可以看看除了這個徵辟他的鍾繇(當然潁川出身的鍾繇拉攏譙沛出身的魏諷有示好的嫌疑, 不過王昶的《戒子書》裡卻提到魏諷是濟陰人, 二者不知孰是孰非), 魏諷當時“惑”的還有哪些人。

《董昭傳》: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 莫不貴尚敦朴忠信之士, 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 以其毀教亂治, 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 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伏惟前後聖詔, 深疾浮偽, 欲以破散邪黨, 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 莫能糾擿, 毀壞風俗, 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 不復以學問為本, 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脩為首, 乃以趨勢遊利為先。合黨連群, 互相褒嘆, 以毀訾為罰戮, 用黨譽為爵賞, 附己者則嘆之盈言, 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 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 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 冒之出入, 往來禁奧, 交通書疏, 有所探問。凡此諸事, 皆法之所不取, 刑之所不赦, 雖諷、偉之罪, 無以加也。”帝於是發切詔, 斥免諸葛誕、鄧颺等。《傅子》曰:初, 太祖時, 魏諷有重名, 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去劉備歸文帝, 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云必反, 卒如其言。 《劉廙傳》:魏諷反, 廙弟偉為諷所引, 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 古之製也。”特原不問。 《廙別傳》曰:初, 廙弟偉與諷善, 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 在於得賢, 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 不審擇人, 務合黨眾, 違先聖人交友之義, 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 不脩德行, 而專以鳩合為務, 華而不實, 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 勿複與通。 ”偉不從, 故及於難。《王昶傳》: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 熒惑當世, 挾持姦慝, 驅動後生。雖刑於鈇鉞, 大為蜅戒, 然所污染, 固以眾矣。可不慎與! 《魏書》曰:欽字仲若, 譙郡人。父稷, 建安中為騎將, 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 材武見稱。魏諷反, 欽坐與諷辭語相連, 及下獄, 掠笞數百, 當死, 太祖以稷故赦之。 《博物記》曰:初, 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 劉表欲以女妻粲, 而嫌其形陋而用率, 以凱有風貌, 乃以妻凱。凱生業, 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 末年載數車與粲, 粲亡後, 相國掾魏諷謀反, 粲子與焉, 既被誅, 邕所與書悉入業。 《文章志》曰:太祖時徵漢中, 聞粲子死, 歎曰:“孤若在, 不使仲宣無後。”“臣松之以為文舒复擬則文淵, 顯言人之失。魏諷、曹偉, 事陷惡逆, 著以為誡, 差無可尤。“

從種種零碎的資料可見, 與魏諷有關的, 多是名士之後, 如侍中王粲的兩個兒子, 破羌將軍張繡的兒子張泉, 黃門侍郎劉廙的弟弟劉偉, 一代名儒宋忠的兒子。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嗎?有, 那就是荊州。劉廙和宋忠都是荊州南陽郡人。王粲雖然是兗州山陽郡人, 然而他自此李傕郭汜之亂後便逃難到荊州,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得到荊州, 王粲是一直在荊州劉表部下的。張繡的名氣比較大, 雖然他是涼州武威人, 然而繼承叔叔張濟軍權的他, 在投降曹操之前, 他一直是雄踞宛城, 與荊州牧劉表聯合與曹操作戰。參與魏諷案的人雖然有很多, 但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這幾個人都和荊州有關係。名士們沒有參與叛亂, 但他們的子嗣在一起出事絕對不是偶然, 大人的關係不錯才會有孩子的經常來往, 在這群公子哥聚會時就來了個“有惑眾才”的魏諷。然而, 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其實早在一年之前, 即建安二十三年(218)正月, 就發生了耿紀韋晃謀反案, 與魏諷謀反案類似, 但這件案子的知名度較魏諷謀反案要出名得多, 因為在《三國演義》有所提及。當然, 這件謀反案留下的資料也很少, 甚至比魏諷謀反案更少。陳壽在《三國志》原文只有兩處提到了這件案子, 而魏諷謀反案因為牽涉人的緣故在涉案人員的親屬傳記還是有提及的。耿紀韋晃案是怎麼回事呢?依然是在《武帝紀》:建安二十三年正月, 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 攻擊許縣, 燒丞相府長史王必的營寨, 王必則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平了這次叛亂。裴松之在此處作了注, 引用的是《三輔決錄注》, 其中對造反的細節有了更詳細的描述。不過值得注意的細節有以下幾點:1、參與此次謀反案的主謀並不只有吉本、耿紀與韋晃三人, 參與此事的除了吉本的兩個兒子吉邈和吉穆, 另外還有個關鍵人物金禕。 2、金禕是京兆人, 西漢名臣金日磾之後, 世為漢臣。但金禕的父親知名度更大一些:武陵太守金旋。演義中的金旋被張飛所殺, 正史中則是因武陵被劉備軍攻打, 金旋死於此戰。 3、金禕則是因為與王必關係不錯, 故而金禕當時的任務是遣屬下為內應, 乘吉邈等人放火攻門的時候射殺王必, 然而事與願違, 王必只是受傷, 繼而識破金禕等人的策謀, 反攻成功。 4、最重要的一點, 他們的計劃還有下一步:如若殺死了王必, 他們便挾制天子攻打魏, 並以劉備為援。當時劉備軍正與曹操軍相持在武都漢中一帶, 耿紀韋晃要與劉備為援, 那麼就應當聯繫距離許縣較近在江陵駐軍的關羽了, 故而他們起事前與劉備軍有過聯繫也在情理之中了。

聯想在第二年九月發生的魏諷案, 會不會魏諷案也是有劉備軍的參與在內呢?從以上知道魏諷案中留下姓名淵源的參與人員大多和荊州與莫大的關係, 而荊州又是劉備經營多年的地盤。劉備自建安六年就待在荊州, 於新野駐軍之時也對荊州士人進行拉攏, 特別是在赤壁戰後收復了荊南四郡, 之後在蜀國出仕的荊州士人也是較多的。劉備在荊州深得人心, 裴松之稱“荊人服劉主之雄姿”。另一方面, 荊州士人在曹魏方面的軍事與內政並沒有得到很大的重用, 這也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部分荊州人士比較向著比較重用荊州士人的劉備軍了。當然, 也只是部分。劉備入蜀之後, 荊州由他的老部下關羽駐守, 那關羽對荊州地區的治理效果如何呢?用呂蒙的話來說, 關羽在荊州“恩信大行”。關羽的“恩信大行”加上劉備的“荊人服劉主之雄姿”的效果怎樣呢?孫權奪取荊州後, 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兵數千人與陸遜的軍隊作戰, 不過文布意志不夠堅定, 後來被陸遜招降了。零陵北部都尉習珍也是暗中和武陵從事樊冑聯合起兵對抗孫權, 後習珍戰敗與數百人固守山上, 在糧草箭支都消耗殆盡的時候選擇自裁, 臨終對部下說道:“我受大漢厚恩, 不得不以死報效!”劉備聽聞習珍敗亡, 為其發喪, 追賜邵陵太守。關羽對拉攏策反方面也是頗有心得,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在宛城叛亂的侯音就是在事先與關羽有聯繫。裴松之注引《曹瞞傳》的記載是, “侯音與吏民共反, 與關羽連和”。建安二十四年的八月, 八月, 漢水暴漲, 灌淹了於禁軍隊, 繼而關羽擒於禁, 斬龐德, 威震華夏。從之前的篇章我們知道, 關羽當時對許縣周邊的梁、郟、陸渾等地的盜賊都策反成功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滿寵會說當時的局勢是“自許以南, 百姓擾擾”了。當時關羽威震華夏, 已經將策反的業務推廣到了許縣周邊, 所以可能在鄴城也有插手——而聯繫人正是這個有“惑眾之才”的魏諷。

董昭在太和四年的表文提到“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 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 《王昶戒子書》記載:“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 熒惑當世, 挾持姦慝, 驅動後生。”兩條記載都把曹偉與魏諷並列來說, 這個曹偉是什麼罪呢? 《世語》記載:“山陽曹偉, 素有才名, 聞吳稱籓, 以白衣與吳王交書求賂, 欲以交結京師, 帝聞而誅之。”這一來更加明了, 兩人均“里通外國”對抗國賊曹氏, 並列來說倒真是不失其類!

魏諷, 西曹掾, 他一個掾, 文人, 要兵無兵要將無將, 雖說曹操大軍遠在漢中, 可也不能指望一個長樂衛尉外加幾個三角貓就拿下魏國都城, 就算被你僥倖拿下, 四面八方的魏軍雲集趕來, 到那時侯跑也跑不了。雖然曾經也有人想趁曹操大軍遠征偷襲鄴郡, 但人家是用“步卒三萬,騎萬匹”。所以從邏輯上講驅使文人魏諷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呼應關羽, 與之裡應外合。不少人猜想, 劉備軍當時對身在曹魏的荊州士人也一定是有所拉攏的。不過拉攏活動應該是通過這位有“惑眾之心”的魏諷來進行, 但魏諷的拉攏效果不是非常好, 故而只能拉攏到那些荊州士人的子弟, 比如王粲的兒子, 劉廙的弟弟之類。當然, 具有“惑眾之才”的魏諷再有能力, 也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便拉攏到諸多荊州士人的子弟, 所以這個“拉攏行動”可能很早就開始進行了的。只不過魏諷是乘曹操的軍隊在外未歸, 且關羽威震華夏的大好時機, 所以策劃起了這次叛亂。當然, 也有可能是魏諷自己選擇的這個時機造反, 先反然後聯絡關羽。而事實已經沒有人知曉。

當然, 也有人持其他論點的, 根據史書零星記載, 可以知道, 魏諷似乎不是一個特別有後台的人。而且如果沒有類似劉備軍的外援, 只有一個長樂衛尉的協助, 魏諷的造反計劃還是難以奏效。長樂衛尉只是掌管長樂宮的兵力, 看來魏諷只是想獲得鄴城宮城的控制權或協持曹丕? 那要如何面對鄴城的其他兵將呢? 如果只有這點實力, 魏諷又怎能被稱為才智之士呢?難道魏諷就不知道曹操曾經搞了好多次鎮壓反叛的行動。即使如伏皇后、董國舅之流也曾繩之以法。小小的一介書生, 怕不是活膩了? 魏諷是一代文士, 按理說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文人造反, 顧慮重重, 思前想後。不知道這位魏相公心裡到底怎麼想的。難道他不怕株連九族。而且魏諷曾得到鍾繇的重視, 鍾繇是何許人士, 像當年曹操打天下, 曹操的後院都是鍾繇一手策劃的。他當時擔任的是司隸校尉。難道鍾繇真的對一個只懂妖言惑眾, 有通外叛亂之心的人如此推崇? 而且, 如果魏諷是想與關羽裡應外合算計曹魏, 拿下鄴城。這恐怕不現實, 儘管關羽水淹七軍聲勢浩大, 甚至曹操放出狠話, 要遷都避其鋒芒, 假如曹操真的遷離許都, 必然選址鄴城, 遷城的百姓物資軍隊將源源運往鄴城, 難道單靠魏諷幾個文人可以抵得住遷城的軍隊? 而且鄴城和荊州恐怕也有相當距離, 當中還有黃河阻隔, 即使是外連關羽, 關羽也不未能火速接應。可見魏諷案子牽涉的人物力量太弱, 對曹魏集團根本構不成威脅。種種疑問, 使人不禁猜測, 魏諷可能是曹丕炮製的一起冤假錯案。
  
雖然魏諷在當時雖然以才智出名, 但也有很多人非常不看好他。首先便是以“策略常年不被採用”而聞名的謀士劉曄, 劉曄看事看人極準, 然而貌似因為光武帝嫡派子孫的身份, 非常不招曹操曹丕曹叡三祖孫待見, 在多次征伐戰略如伐西川征東吳方面的勸諫, 曹操曹丕都沒聽勸。劉曄看到魏諷和孟達二人之後, 便斷定這倆以後一定會謀反, 當然都被他言中了。與劉曄有相似看法的還有散騎常侍傅巽, 後來成為光祿勳的鄭袤。雖然劉廙也曾告戒弟弟劉偉不要與魏諷來往, 並評價魏諷華而不實, 料定他是攪亂世間的人, 但劉偉並沒有聽勸。從魏諷案中的語焉不詳, 以及在史書中的諱莫如深, 再加上當時有多人曾預言魏諷將來要謀反。那會不會有人對“魏諷將要謀反的風議”加以利用?比如說留守鄴城的曹丕。

陳禕是向曹丕告密的, 有沒有可能陳禕其實就是曹丕安插在魏諷身邊的臥底, 畢竟長樂衛尉應該是付負宮庭的守衛, 也應就是魏王府的近侍, 曹丕的近衛, 魏諷是否真的有能力可以令曹丕的心腹之人策反呢, 而魏諷或者當時並沒有造反的計劃, 然後陳禕得知了魏諷的士人關係網, 接著報告曹丕, 使得這所謂的魏諷案成為了實質上是一次荊州士人的清洗運動呢。曹丕乘著八月份關羽的威震華夏, 迫不及待在九月份就“製造”了魏諷案, 曹丕神速般地清洗所謂的叛亂者似乎也暗示了曹丕是想乘著曹操不在的時候就擅自對荊州士人進行清洗, 故而曹操連王粲的兒子都沒能留住。魏諷案後, 荊州士人在曹魏政權的軍事政治地位也是更為低下。而且曹丕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 繼而進行了這場清理荊州士人的活動。這其中還包括了當年殺死他哥哥曹昂的張繡之子, 張泉。《張繡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記載, 五官中郎將曹丕對張繡發怒, 說道:“你殺了我的哥哥, 怎麼還有臉見人呢!”張繡慌了, 於是自殺了。然而張繡是死於207, 曹丕被封五官中郎將卻是在211, 時間對不上, 這條記載不好說。但, 曹丕殺了張繡的兒子張泉這是毋庸置疑的。

曹丕可以利用這一案件顯示了自己的政治手腕和父親曹操一樣, 也很鐵腕。敢於鎮壓一切不合主流的聲音。任何想和曹氏父子為敵的人, 統統會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荊州當年的投降實力得到了瓦解, 這讓曹丕內心很釋然, 畢竟自己對於荊州投降勢力有著切膚之痛, 自己的兄長曹昂就死於徵張繡的戰役, 曹丕一直耿耿於懷。不過曹操顯然要比曹丕大氣, 他說處理魏諷的案子假如自己在京師, 一定不讓仲宣無後, 也就是對有些人一定要法外施恩。除了上文中牽連的荊州人士之外, 還有一位日後頗有名氣的將領也牽涉其中, 那就是文欽。文欽因為口供與魏諷有著某種關聯, 被抓進監獄拷打笞擊了幾百下, 不過幸好被後來趕到的曹操赦免了。而文欽是譙郡人, 算是曹操的老鄉了, 這是所謂魏諷造反集團成員中唯一一個在當時沒有和荊州搭上聯繫的。不知道為什麼曹丕把文欽留待曹操赦免, 卻沒能讓曹操赦免王粲的兩個兒子, 這更突顯了清除荊州派的目的。

只是歷史不容假設, 不論真相如何, 這起案子都只能存在於大家閒聊時的遊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