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江東圍棋出棋聖 孫策呂範埒閒情


歷史中有很多名人是圍棋高手, 曹操是三國時眾所周知的政治家、軍事家, 計謀多端。據《三國誌·太祖紀》記載, 曹操的棋力也不弱。他與當時魏國的著名棋手山子道、王九真、郭凱都交過手, 棋術即使不在其上, 也堪稱對手, 旗鼓相當。蜀國下圍棋的人相對少些, 但也不無名家。 《三國誌費禕傳》中說, 費禕很喜歡下圍棋。後主延熙七年間, 魏軍大舉侵犯蜀國, 費禕率兵抵擋。當時, 形勢很緊張, 敵人大兵壓境, 蜀軍隨時都有戰敗的可能。費禕卻指揮若定, 穩坐軍帳之中, 與光祿大夫來敏專心致誌地下圍棋很有大將風度。據說, 在這戰亂之秋, 費禕常下圍棋, 勞逸結合, 從不影響戰事。吳國, 圍棋流行的程度不亞於魏國, 甚至還出現“棋聖”、“弈聖”。嚴武更是吳國最有名的棋手也就是被稱為“棋聖”的人物。可以說在當時是天下無敵了。據《吳錄》說, 當時棋手中沒有嚴武的對手, 他和書法家皇象、畫家戴不興等人被人稱為吳國“八絕”。吳國上層人物中, 好弈者甚多。孫策、呂範、諸葛謹、陸遜等都是圍棋好手。而傳聞中, 存世最古的棋譜為“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 但這亦引來不少質疑, 我們以下了解一下。

世界上最古老的圍棋棋譜出現於宋代, 即原載於李逸民《忘憂清樂集》一書中的“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孫策(175年—200年), 字伯符,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 孫權長兄。與周瑜於壽春一見如故, 且升堂拜母, 互通有無, 年幼相知, 世稱為“總角之好”。唐人杜牧的有一首著名詩作:“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其中周郎便是三國中著名的東吳風流儒將周瑜, 而詩中二喬乃喬公(喬玄)之女大喬與小喬, 二喬容顏艷麗, 國色天香,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頃之, 策欲取荊州, 以瑜為中護軍, 領江夏太守, 從攻皖, 拔之。時得喬公兩女, 皆國色也。”孫堅故後, 孫策繼承乃父遺志, 開疆擴土, 東征西伐, 每戰必身先士卒, 親冒鏃矢, 終於一統江東, 奠定了東吳開國基業, 可惜天不假年, 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 旋即身亡, 年僅二十六歲。

呂範(?-228年), 字子衡。汝南細陽(今安徽太和)人。年輕時於壽春結識孫策, 追隨左右, 不避危難, 後為東吳重臣, 官至大司馬。孫策與呂範不僅為軍事大家, 當亦是圍棋​​高手, 雖常戎馬倥傯, 亦時抽暇對弈。 《三周志•吳書•呂範傳》:“策從容獨與範棋, 範曰:今將軍事業日大, 士眾日盛。範在遠, 聞紀綱猶有不整者, 範願蹔領都督, 佐將軍部分之。”可證。

圍棋古譜見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有《漢勢》十三式、《吳圖》二十四盤, 但僅見於文字記載而已, 並未有譜。因此, 《忘憂清樂集》中所載的《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就成為迄今為止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 唯一傳世的對局史料。

對於此譜的真偽, 史上一直存在爭議, 認為“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當為後人假託。其主要根據是: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考證, 漢魏三國乃至西晉時代, 中國尚無縱橫各十九路線的圍棋盤問世, 其時流行的乃是縱橫各十七路制式。據漢魏學者邯鄲淳《藝經》一書中記載:“棋局縱橫十七道, 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三國吳國韋昭《博弈論》中, 亦有“三百惟群”的字樣。在出土棋盤方面, 西漢與東漢出土的圍棋盤均為縱橫各十七路制式。在出土圍棋子方面, 有西晉時代大將軍劉寶墓中出土的一副裝於陶罐中的完整圍棋子, 黑白共二百八十九可為佐證。通過以上羅列的歷史資料可知, 迄今為止, 尚未有確切證據支持“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棋譜內容並非後人假託。

另一方面, 也人有人對此商榷, 舉一簡單的例子:1977, 在蒙古自治區敖漢旗發現的一座遼墓中, 墓內供桌下有一個高10厘米, 邊長40厘米的圍棋方桌。桌上畫有長寬各30厘米的棋局, 棋局縱橫13道。我們當然不能據此就認定遼時流行使用的圍棋盤是13道棋盤, 而且, 即使是現代,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 都有使用9道棋盤進行圍棋啟蒙教學的, 後人也不能據此認定我們這個時代圍棋流行的是9道棋盤, 且筆者曾在新浪發表的《圍棋文化史談叢》中關於圍棋的起源中談到:《弈括.序》曰:“棋本太極, 法像乎天地, 統歸於河圖, 有陰陽至德之臻, 無微不在是也。”古人認為:正是因為圍棋“數葉天垣, 理參河洛, ”才得以“寓陰陽之體用, 奇正之經權”, “是以變化無窮, 古今各異, ”而圍棋的源起是:“棋本太極, 法像乎天地, 統歸於河圖。”而河圖、洛書正是古代天文曆法、五行八卦的數理反映。是古人對天文曆法, 週天之數的深刻認識, 當也是圍棋發生髮展的緣起之源。限於篇幅, 本文對此不做深入討論。總之, 19路棋盤之361之數, 正合此理。所以, 圍棋從誕生的第一天起, 就應當是19路棋盤。無論如何, 此譜無論真偽, 都不能掩蓋這珍貴古譜的歷史價值。



載於忘憂清樂集的孫策詔呂範弈譜
白方孫策
黑方呂範
43手勝負不明
弈於東漢末年軍中

第一譜1-23
3跳起, 頗為罕見。此著也可以看出“小霸王”孫策爭霸天下的決心。黑4分投, 是古棋中的常見下法。
5拆二, 依筆者之見, 略嫌重複, 與白3之子配合不太滿意。
7尖頂, 使黑成為立二拆二之形, 有些局促。
9大飛, 是當時的流行下法, 不失為一策。
古代棋更注重全局構思, 並不太拘泥於局部利益。黑10、白11兩個攔角就是最好的詮釋。
12是先手便宜的意思。黑14拆二, 有些效率偏低, 並不見得好, 也許是呂範作為臣下, 對主公所示的謙退之意吧。
16分投, 或可有更積極下法, 17, 方向正確。黑18, 順其自然。
19打入, 主動挑戰, 20, 必然。古今弈理相通。
21點角, 22擋這一側, 正著。

第二譜24-43
不過緊接著黑2426扳粘是問題手, 白機敏脫先, 黑步調緩。白27尖頂後再29大飛應, 與左上同形, 也許是當時的一個流行下法。
30點角, 是最好的時機, 31, 正應。因白周圍環伺黑子, 選擇至37的穩健應對, 是明智之舉。
38點入, 是常見手筋, 有此一手, 可見呂範實力不俗。白39, 爭先, 很有大局觀。
41飛、43補角, 都是注重大局的下法。

行棋至此, 真正的勝負角逐才剛剛開始, 可惜的是, 存世棋譜僅記錄至此。僅從這流傳下來的區區43手棋譜, 無從更全面地了解那個時代圍棋風格的全貌, 也無從評價古人圍棋水平的高下, 但這區區的43手流傳至今的棋譜, 卻足以證明, 早在三國時期, 或者更早的年代, 我國的圍棋水平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有關《孫策詔呂範弈棋局面》的真偽, 牽扯的問題比較複雜, 限於史料的缺乏, 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結論為時尚早。

最後, 說到東吳的圍棋, 不得不提三國東吳衛尉, 嚴畯的兒子嚴武。嚴武(生卒年不詳), 字子卿, 三國時期東吳棋士。擅下圍棋, 同輩中無人能勝過嚴武, 所以有“棋聖」之稱, 與同時期擅長不同技藝的吳範、劉惇、趙達、皇象、曹不興、宋壽和鄭嫗合稱東吳“八絕”。可惜有關他的記載甚少, 只有抱朴子曰:“世人以人所尤長, 眾所不及者, 便謂之聖。故善圍棋之無比者, 則謂之棋聖, 故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棋聖之名焉。”以及弈旦評曰:“有人中龍, 則吳之嚴子卿、馬思明, 爾時呼為弈聖是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