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2

馬茂隱蕃魏明帝 行軍行刺行諜計

三國時代除了戰場上鬥智鬥勇, 各方之間還廣泛開展了外交戰、經濟戰、心理戰等等, 從各方面打擊對手, 這其中自然也離不開間諜戰。說到三國的間諜, 知名度最高的一定是蔣幹, 赤壁戰前蔣幹欲到東吳遊說周瑜及刺探軍情, 卻被周瑜反利用讓曹操以為蔡瑁和張允要謀反, 但這只是小說故事,史實中的的蔣幹嚴格說來並不是一名間諜, 而周瑜也沒有在蔣幹身上使過反間計。其實很多間諜都寂寂無名, 這才是間諜的工作, 但更多的可能是死得不明不白, 未完成任務便已身先死, 更遑論登上歷史舞台, 觀乎三國誌中記載的諜戰, 似乎曹魏的比較有效, 除了刺殺了費禕的郭循外(見《費文偉酒宴被殺姜伯約主謀嫌疑》), 在魏明帝時隱蕃以及晚一點的馬茂, 他們的間諜能力絕對是一流。


隱蕃, 一個小人物, 史書裡沒有他的傳記, 連他字什麼都不清楚, 隱蕃是不是真姓名也實在懷疑。畢竟姓「隱」的人少之又少, 相傳戰國時有位隱遊, 也有傳「隱」姓是魯隱公之後, 但似乎縱橫幾千年歷史, 確實知道姓「隱」的人物就只有這位隱蕃了, 所以到底是真的姓「隱」還是想隱姓, 不得而知了。卻說隱蕃是曹魏治下青州刺史部人, 孫吳黃龍二年(230年)突然跑到江東, 表示要投降歸順。當時隱蕃只有22, 也沒有多少知名度, 不可能引起孫權的注意。隱蕃給孫權上書, 並且到了孫權的手上, 正是這份上書改變了隱蕃的命運。隱蕃上書中寫道:“臣聞紂為無道, 微子先出;高祖寬明, 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 委棄封域, 歸命有道, 賴蒙天靈, 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 而主者同之降人, 未見精別, 使臣微言妙旨, 不得上達。於邑三歎, 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 乞蒙引見。孫權比較看中自己的形象, 他想當漢高祖, 不想被視為殷紂王, 所以就破例召見了隱蕃。在這次召見中孫權問了隱蕃一些問題, 隱蕃都對答如流, 說起當今時務更是滔滔不絕, 很有見地, 也很有條理, 讓孫權刮目相看。召見中, 孫權少年時代的同學、江東大筆桿子胡綜也在, 隱蕃退下後, 孫權問胡綜對隱蕃的看法, 胡綜認為此人有點像東方朔, 又有點像禰衡, 但才華不如他們, 言下之意沒有真才實學。孫權問隱蕃適合擔任什麼職務, 胡綜建議不能安排他到地方上治理百姓, 先給他在京城安排一個小職務試試。

鑑於隱蕃談論中涉及刑獄方面的東西比較多, 孫權就任命他當廷尉監。廷尉是漢代九卿之一, 負責刑獄和司法, 相當於司法部長, 廷尉監是廷尉的屬官, 品秩六百石, 與縣令相當, 隱蕃的這個職務類似於司法部下面的一名處長。職務雖不是很高, 但隱蕃的活動能量很大, 很快就在江東積攢了不少人氣, 左將軍朱據以及隱蕃的頂頭上司廷尉郝普都稱讚他, 認為他有王佐之才, 還爭著巴結他, 隱蕃家門口常車馬雲集, 賓客盈堂。尤其是郝普, 經常為隱蕃鳴不平, 認為當個處長太屈才了。這個郝普, 原來在劉備手下擔任零陵郡太守, 呂蒙當年越湘江、取三郡, 郝普投降, 孫權相當信任他, 讓他當了廷尉。也有人覺得其中有問題, 太常潘浚的兒子潘翥爭相交好隱蕃, 給他送糧送錢, 潘浚知道後生氣, 寫信責罵了潘翥, 讓他把送給隱蕃的禮物要回來, 並自行受杖一百。當時大家都覺得藩浚實在不講人情, 有些過頭了。

其實隱蕃是曹魏派來的臥底, 他到孫吳來肩負著重大使命。行前, 魏明帝曹叡親自找他秘密談話, 讓他到孫吳後求作廷尉職, 重案大臣以離間之”, 也就是爭取當上廷尉, 以便深入調查掌握孫吳大臣們的情況, 找機會離間他們。若這段記載是真的, 那麼隱蕃就是特別的間諜。他的使命, 不是謀刺, 不是探聽情報, 而是離間, 但又不是耍耍嘴皮的挑撥離間, 而是擔任上廷尉一職, 製造冤獄, 陷害忠臣。方法很多, 除非把目標人物逮捕、定罪, 尚可藉由問供時逼供或假造供詞, 牽涉到他者, 以冤枉他者, 使被懷疑。比方說, 抓到一個假匪諜, 再逼供, 羅織一串人, 一個一個入獄。

孫吳黃龍三年(23110, 孫權也給曹魏使了一招計, 命中郎將孫布詐降, 誘使曹魏東南戰場總指揮王凌進軍, 這是一個重大機密, 隱蕃得到了情報, 眼看事態緊急, 來不及通知曹魏, 隱蕃於是冒險倉促起事, 試圖打亂孫吳的部署, 但消息走露, 隱蕃出逃, 後被捉。隱蕃遭到嚴刑拷打, 孫權要他供出同黨, 隱蕃閉口不說。孫權親自審問, 對隱蕃說:何乃以肌肉為人受毒乎?隱蕃回答:孫君, 丈夫圖事, 豈有無伴!烈士死, 不足相牽耳。隱蕃最後緘口而死。

隱蕃表面看來確實是個硬漢, 但細心想想便不難發現他在做著間諜最後的工作, 就是引發孫權的臣下的猜疑, 孫權本身就是一個疑心極大的人, 以晚年尤甚, 從以上隱蕃跑到東吳來, 然後直接找孫權求官, 當中其實不牽涉幾人, 所以隱蕃未必有什麼同夥, 即使有, 都不會是朝中有名的將領大臣, 在隱蕃被捉,心知必死的一刻, 他沒有自行了結, 反而乖乖被捉到大牢受問, 還是待孫權親自審理才說出「就是有同伴, 但不可告訴你」的話, 這間直是間諜的最高境界, 導致這個案子連累了不少人, 其中郝普受到的責難最多, 作為隱蕃的直接上級, 又是力挺隱蕃的人, 郝普承受了巨大壓力, 孫權當面對郝普說:卿前盛稱蕃, 又為之怨望朝廷, 使蕃反叛, 皆卿之由。郝普和隱蕃一樣都是降人, 僅僅受到責備還罷了, 如果受到懷疑就跳進長江也洗不清了,郝普於是自殺。左將軍朱據被軟禁, 但他是孫權的女婿, 停職幾年後總算是原諒了他, 其餘大大小小的官員, 受牽連的不計其數, 個個人心惶惶, 可見隱蕃即便是死,對東吳整個政權也有很大影響。但是, 這是一個相當詭異的間諜案, 以上的資料全部來自吳書, 魏國對隱蕃的事情一字不提, 就是完全沒有這個人一樣, 反而在郭循刺殺費禕後, 魏國出來「承認責任」, 又封其後人, 所以也有人懷疑孫權會否自製一起間諜事件, 以對付朝中大臣, 畢竟隱蕃只有22, 就已經憑才學能騙過眾人、打動孫權, 還能讓魏明帝堅信只要把他派到敵人那裡就一定能混個部長當, 可說是天才, 其實如果魏明帝任命隱蕃為官, 其貢獻可能更大, 何必派他去做這種有去無還的間諜呢。只是隨著隱蕃一死這些也都永遠成為秘密了。

除了隱蕃外, 另一個間諜也可說是非常利害, 差一點便可以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他便是馬茂。馬茂聽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 不像隱蕃一樣, 東吳沒說他是間諜, 魏國方面也沒有提及馬茂的事或「承認責任」, 但從他日後的行徑, 普遍都認為他是奉命到孫吳臥底, 最後取得了孫權的信任, 還差點要了孫權的命。

根據《吳歷》一書的記載, 馬茂曾在曹魏揚州刺史部淮南郡鍾離縣當一名小吏, 當時曹魏的揚州刺史是王凌, 應該是比隱蕃晚一點的時間, 馬茂不知為何得罪了王凌, 從曹魏逃到了孫吳。一名縣裏的小吏, 論級別跟州刺史之間起碼隔了六七級, 如何發生的交集?又如何把刺史大人得罪了?這些都很奇怪, 但孫吳方面居然沒有詳細考察, 馬茂很快在對方那裏獲得了信任。馬茂跟隱蕃一樣, 都很有能力, 在孫吳當上了郡太守, 混了幾年還被封了侯爵, 手下有了一支人馬, 最後竟然官至征西將軍。史書中沒記明他有那些戰功, 但從231年算起只有在公元241年吳國大將全琮領數万人馬進攻芍陂, 是比較大型的戰事, 當是吳軍還被王凌擊退。所以馬茂因何戰績而得到信任並能夠手握兵權, 實在是有其個人之處, 征西將軍相當於西部戰區司令, 論地位高於鎮西將軍, 更高於雜號將軍, 軍銜至少得是個上將, 曹操年輕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死的時候墓碑上能刻個「征西將軍之墓」, 可見這個職務地位有多崇高。如果史書記載無誤, 只能說馬茂此人真不簡單, 能被一向挑剔的孫權看中, 成為孫權身邊的高級將領之一, 這必須有過人的長處。

馬茂私下裏一直在積極準備謀反, 在孫吳站穩腳跟後便著手製定謀反計劃, 他確實太有本事了, 不僅掌握了一定的兵權, 還發展了幾個同志, 包括符節令史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誌等人, 他們官職並不顯赫, 但個個都是要害人物。符節令史負責保管孫權的印信、符節等物, 關鍵時刻拿出來就能頂大用;孫吳禁軍設無難營, 是近身護衛孫權安全的部隊之一, 負責人就是無難督;牙門將負責守衛中軍大營, 如果孫權出了宮, 出來進去都繞不開他。看來馬茂發展他們為下線是經過周密考慮的, 這幾個人互相配合, 關鍵時刻出手真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孫吳赤烏八年(245)丞相陸遜死了, 這時孫權雖然已六十多歲, 但為了顯示自己還不老, 還保留著射獵的習慣, 根據安排, 孫權將出宮與公卿們舉辦一次射獵活動, 馬茂等人認為機會來了。

根據《吳歷》記載, 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
「伺權在苑中, 公卿諸將在門未入, 令貞持節稱詔, 悉收縛之, 茂引兵入苑擊權, 分據宮中及石頭塢, 遣人報魏。」也就是, 等孫權出了皇宮來到行營而公卿諸將還沒有進行營之時, 由朱貞偷偷把孫權的符節拿到, 向公卿諸將宣佈有詔書到, 之後把他們都捆起來, 由馬茂率兵闖進孫權的行宮襲殺孫權, 得手後再攻佔皇宮和石頭塢, 並派人聯絡曹魏。這個計劃很周密, 如果孫吳有關部門疏忽大意, 它完全可能成功。屆時孫權非死即俘, 長江北岸的曹魏軍如果來得快些, 建業將失守, 群龍無首的孫吳瞬間便會瓦解, 曹魏幾代人辛苦奮鬥、拚死撕殺也未能實現的理想, 將被鍾離縣的一名小吏辦到。不過歷史沒給馬茂成名的機會, 在他們的計劃付諸實施前走露了消息, 有關部門迅速抓捕, 包括馬茂在內的主幹分子全部落網, 孫權下令將他們全部滅族。

從隱蕃到馬茂, 看來曹魏當年派往孫吳的間諜, 都是十分有能力而且其滲透力之強也實在歷史中少見, 或者他們背後有更多無名間諜協助才取得成績。隱蕃和馬茂不僅幹得最出色, 而且他們的「職業素質」也為人稱道, 他們在孫吳這邊其實已經取得了榮華富貴, 過上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日子, 換成信仰淡漠的人恐怕就假戲真做了, 而他們作為一名職業間諜, 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始終不忘初心, 不為榮華富貴所動, 始終忠心為曹魏做事。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 出征千里, 百姓之費, 公家之奉, 日費千金。內外騷動, 怠於道路, 不得操事者, 七十萬家。相守數年, 以爭一日之勝, 而愛爵祿百金, 不知敵之情者, 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 非主之佐也, 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 所以動而勝人, 成功出於眾者, 先知也。先知者, 不可取於鬼神, 不可像於事, 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 知敵之情者也。就是說英明的君主, 賢明的將帥, 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 就是能先了解敵情。要能了解敵情, 最重要的就是要善用間諜。從以上魏國利用間諜, 直插入東吳的權力核心, 可說魏國的人力和策略都遠勝於東吳了。再加上君主的任用, 間諜可忠心為國, 雖然當時距離統一三國還有些時間, 但其由北統南大勢卻早已成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