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7

談劉璋亂世仁君 遷公安死劉生陳

後世談劉璋, 主要都有一個評語, 就是溫仁暗弱,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璋才非人雄, 而據土亂世, 負乘致寇, 自然之理, 其見奪取, 非不幸也。 後漢書》作者范曄謂:璋能閉隘養力, 守案先圖, 尚可與時推移, 而遽輸利器, 靜受流斥, 所謂羊質虎皮, 見豹則恐, 籲哉!其實自公元194年劉璋父劉焉去世, 劉璋繼承為益州牧, 到公元214年開城門向劉備投降, 前後共二十年, 其間雖然沒有什麼大功, 沒有大肆擴張領土, 但其實當時的益州亦不如三國演義所記般平靜, 讓我們先看看劉璋的背景及歷史中僅存的幾件事件。

劉璋為劉焉幼子, 母費氏, 是後來娶了劉璋女兒的費觀的族姑。中平五年(188年), 劉焉向漢靈帝建言設立州牧總管各地軍政大權, 自己出任益州牧, 而劉璋與兄長劉范、劉誕都留在京城, 只有劉瑁隨劉焉入蜀。劉璋後來出任奉車都尉, 受朝廷派遣詔諭劉焉, 劉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這可說是劉璋最幸運的一次, 不知是否幼子的關係, 還是他表現出來真的是最柔弱的一個, 所以他才被派去詔諭有意圖謀的劉焉, 因為後來劉璋的兄長劉范在長安與馬騰密謀進攻權臣李傕, 洩露之後與劉誕一起被殺, 而劉璋則得以倖免。劉焉的世交議郎龐羲保護劉焉的幾個孫子, 送入益州。劉焉亦因為逝子之痛, 又逢綿竹城中大火, 不得已遷治成都, 背疽發作逝世。

其實在劉焉入益州之初, 當時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 貪婪成風, 劉焉卻因為道路不通, 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 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 治所定在綿竹。劉焉上任後, 任命賈龍為校尉, 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 但內心別有圖謀。他先命五斗米道首領張魯, 攻打漢中太守蘇固, 成功後使張魯截斷交通, 斬殺漢使。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 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及後他進一步對內打擊益州地方豪強, 如託他事殺王咸、李權等十餘人, 以立威刑及鞏固自身勢力, 這亦招致益州人士不滿。犍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皆蜀郡人, 董卓使司徒趙謙遊說以起兵反對劉焉, 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 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 於是撤軍。由始可知, 此時的益州, 已經歷一連串亂事, 連當初平亂的功臣都叛亂受伏, 使兵力上受一定打擊, 在此對外沒有聯繫, 對內亦得不到益州大族支持, 雖然亂事暫時平定, 但仍是岌岌可危, 百廢待舉。

卻說劉焉死後, 劉璋的溫仁暗弱再一次幫助了他, 三國志》記載, 益州官吏趙韙、龐羲等希望利用劉璋溫仁, 易受控制, 於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 後來劉璋得朝廷詔為益州牧, 趙韙亦如願受任命為征東中郎將。此時趙韙、龐羲並為顧命大臣, 亦是輔佐劉璋即位的功臣, 手握實際權力。劉璋可說是全靠這兩名權臣的權力, 才得以站穩陣腳。

劉璋上任初, 漢中張魯驕縱, 不聽劉璋號令, 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 這可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記載這位“仁君”的殺戮事件, 而且只是由於“不聽號令”, 便把“婦孺”殺害, 一反溫仁的態度, 再者劉璋後派龐羲攻擊張魯, 龐羲廔廔戰敗, 劉璋乃命龐羲任巴西太守, 以作防備。另一方面, 劉璋上任不久, 發生沈彌、婁發、甘寧等人起事反對劉璋, 最終被趙韙打敗並東奔荊州。在此以前荊州牧劉表曾上書告發劉焉僭越身份, 在乘車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擬, 因此劉璋順利成章派趙韙駐兵朐忍以防備叛軍及劉表勾結。當初南陽、三輔的幾萬家百姓流亡到益州, 劉焉將他們全部收為部眾, 稱為東州兵。劉璋性情柔弱寬容, 缺乏威信謀略。東州兵到處侵淩橫暴, 成為百姓的災難, 劉璋又命趙韙安撫之。

至此, 劉璋的懦弱多疑、溫仁暗弱表露無遺, 但客觀地看, 張魯的叛離其實早在他殺害一起出征的張修, 獨據漢中時已表露出來, 而張魯其實一直也沒有攻打益州的能力, 反而只能一直與龐羲對峙, 宛如在益州北部的一道屏障, 同時, 趙韙鎮守東邊, 亦與劉表對峙, 兩名權臣同被派往鎮守重地, 在內受內亂影響, 實力受削, 在外受敵對勢力所迫脅, 分身不下, 恰如形成一種平衡, 劉璋安然居中, 一面仁慈, 一面蓄積實力, 羽翼漸長。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龐羲因天下混亂, 認為巴西郡應該有武裝衛隊, 此時漢昌縣分佈有少數民族賨人, 賨人為人剛猛, 秦漢之際, 漢高祖劉邦借助賨人的力量以平定關中。於是龐羲命令程畿大量徵召賨人為私人軍隊。有人在劉璋面前說陷害龐羲的壞話, 說龐羲想要背叛劉璋, 因此劉璋暗中懷疑龐羲。龐羲得知劉璋懷疑後, 亦真曾想叛璋為諸侯, 後為程畿所阻止, 龐羲於是向劉璋表示深切的歉意, 劉璋也寬恕了龐羲。同時, 趙韙亦屢次勸戒劉璋, 劉璋不加理睬, 趙韙也懷恨在心, 於是反叛劉璋。趙韙以錢財賄賂的方式收買荊州地方官, 減除外力, 並聯合益州本土大族聚眾起兵, 趙韙將劉璋圍困於成都。此前劉璋無力控制的東州兵, 卻在此時和趙韙叛軍力戰, 趙韙敗退到江州, 復遭到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 兵敗身死。兩個權臣, 一個戰死, 一個求饒, 劉璋正式鞏固了權勢。

由公元201-208年間, 歷史未有記載劉璋及益州事, 可能正在蓄積實力, 此時人才輩出, 吳懿、費觀為劉璋之婚親, 董和、李嚴、黃權、法正、張松、孟達、彭羕、張任等皆受到劉璋的提拔。公元208, 曹操親自率兵征討荊州, 劉璋於是派出使者致以敬意。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 封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因此派別駕從事張松到曹操那裹, 但曹操沒有按禮節接待。張松心懷怨恨, 回來後勸說劉璋同曹操斷絕關係, 他對劉璋說:劉豫州與您為宗室兄弟, 可以與他結交聯盟。劉璋皆以為是, 故派法正前往與劉備結好聯盟, 隨即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幫劉備抵禦曹軍, 法正完成使命歸還。此時荊州大亂, 益州受周瑜西進威脅, 可惜周瑜尚未出師便已殞命。

到公元211, 劉璋聽說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 心中恐懼, 張松又勸說劉璋: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 且心懷異志, 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 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 內遭亂民騷擾, 必定走向敗亡。劉璋又聽從了張松之言, 立刻派法正率部隊迎接劉備。劉璋的主簿巴西人黃權勸阻說:劉備有驍勇的名聲, 現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對待他, 就沒法滿足他的心願;要是以賓客的身份對待他, 一國不容二主, 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辦法。從事廣漢人王累將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門上勸阻劉璋, 劉璋全都不予採納。這時的劉璋亦一反其懦弱多疑的評價, 倒是十分堅決, 其實也不無道理, 試想劉璋一直以張魯為北方屏障, 如今曹操來襲, 劉璋與張魯交戰相持多年, 自然明白張魯無從抵抗, 引入劉備, 只是外來諸侯, 所帶將領不多, 兵士不滿數萬, 而且千里孤軍深入, 地陌人疏, 協防北方面對外敵, 似乎其情況不會比當初的龐羲、趙韙好上了哪裡, 他們都已被收伏, 加之這些年已蓄積了一定實力, 理應不必過慮, 所以劉備從江陵率軍趕到涪城, 劉璋率領步、騎兵三萬多人, 車駕幔帳, 光耀奪目, 前往與劉備相會, 與其說是歡迎, 倒不如說是耀武揚威。可惜的是劉備的實力實在太強了, 張魯所指派的馬超投降了劉備, 又例如霍峻僅率數百人守葭萌關, 竟可抵擋劉障所遣萬人大軍一年多, 最後更被霍峻突襲戰敗。劉璋又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與劉備戰於涪城, 全數戰敗, 加上李嚴率眾投降, 劉備軍勢大盛, 但亦在攻雒城時, 受劉循所守而一年不落, 雙方戰爭歷時近三年, 期間劉璋軍殺死了劉備軍軍師龐統, 使得劉備陷入苦戰。後來諸葛亮、張飛、趙雲三路援軍由荊州支援劉備。
建安十九年(214年), 劉備進兵包圍成都, 並派簡雍勸降劉璋。雖說當時城中有三萬精良部隊, 糧食夠支持一年, 官吏百姓都想抵抗。但劉璋的部下, 死的死, 降的降, 外又無援, 其實已無力抵抗, 於是打開城門, 出城投降, 部下沒有不哭的。至此, 也許是留得青山在, 哪怕沒柴燒, 也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總之這樣的結局, 對劉璋來說, 無奈但卻是最好的。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 並將財物歸還於他, 再佩振威將軍印信。劉備在後世被尊崇為漢朝正統, 以仁義見稱, 劉璋投降劉備, 當然再一次成就了仁弱之名。

建安二十四年(220年), 東吳孫權殺關羽, 得荊州, 劉璋更成為東吳孫權的棋子, 東吳以劉璋為益州牧, 駐於秭歸, 更代表劉璋發兵攻打劉備, 宣稱奪回益州。但劉璋於同年病死。跟隨劉璋遷到公安, 後降東吳的次子劉闡, 亦沒有甘於歸隱, 劉璋死後, 孫權以劉闡為益州牧, 響應南中豪族雍闓的叛亂, 後又駐守於交州與益州交界處, 伺機圖謀益州, 可見劉璋以及跟從他的次子劉闡其實一直不甘於投降。所以, 劉璋到底是否真如後世所評, 懦弱多疑、溫仁暗弱, 從他殺張魯母弟, 打擊權臣, 平定內亂, 提拔人才, 未理死諫, 耀威劉備, 相戰三年, 東吳再起, 可能仁弱才是他的殺著, 是他的管理哲學, 他是他的能力, 難道一個仁君真的可以在這個亂世雄據一方二十載之久, 實在是值得深思。

卻說劉璋到公安後, 居於離公安縣城(現南平鎮)西25公里處的古堤壋(雖然上文提到劉璋被東吳薦為益州牧, 駐於秭歸, 但當時秭歸是前線, 不知是否能到任, 或者未到任時已病死在公安)。古堤壋現屬公安縣章莊鋪鎮指南村, 207國道2181公里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 兩澗溪水, 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居此地後, 改姓為陳, 以農耕為生, 後病死於此, 其墓就葬於家後。劉璋死後, 恢復劉姓, 歸葬時, 置有雙碑, 一銅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 銅碑埋於墓內, 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 銅碑內容不詳。 

現在公安縣章莊鋪鎮, 有劉璋的後裔。他們仍沿襲劉璋隱居之俗, 生為陳姓, 死後恢復劉姓.所謂生陳死劉。劉璋後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 廟前有一匾額, 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 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 廟在解放後被毀, 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 石碑現已不知去向。該地的墓葬祀廟雖已毀, “生陳死劉一族陳姓人都代代相傳為劉璋後人, 只是不知是否有其家譜可以為證。

一部《三國演義》故事, 不少被改編為戲曲。其中有一個戲本叫《逼成都》, 就是寫劉備逼劉璋獻城一事, 此劇曾在民間廣為流傳、但解放後未被挖掘整理, 現也少為人知。但劉璋的後裔對此劇本是十分忌諱的。據當地老人講, 生陳死劉的陳姓人即劉璋後裔, 是絕對不看、不唱《逼成都》一戲的。據說, 有一外地草台成班子.初到古堤壋, 就搭台唱《逼成都》, 結果, “生陳死劉家族大打出手, 砸了草台班子的戲臺。後來, 唱戲的。在方圓十裏之內, 就不敢再唱《逼成都》一戲了。有關劉璋在公安生活的史事, 還缺乏進一步考證瞭解。但劉璋隱居公安莊鋪鎮指南村的古堤壋是可確定的。

生陳死劉, 中國還有活金死劉一說, 紹興縣湖塘街道型塘西路村, 地處大香林風景區的中心。西路村的居民, 以金、鮑、柯、方四大姓居多。其中的金家, 自古流傳下來一個奇特的風俗習慣——他們生前姓”, 死後在墓碑和神主牌位上卻改姓為”, 這就叫活金死劉。關於這個奇特的風俗習慣, 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 西路金家的遠祖原本姓”, 是東漢中興之主光武帝劉秀的宗親, 祖籍京城長安。但劉秀這次江南之行, 也有意外收穫, 這就是讓他訪察到了他有一房宗親, 戰亂時流落在會稽型塘西路村。他就親自來到西路村, 請他們重回京城。皇帝駕到, 前呼後擁, 驚動了小小山村。金家合族老小跪拜見駕, 山呼萬歲。山民們這才知道金家人原來姓”, 是皇室宗親。劉秀請他的這些親戚重回京城。金氏族長卻婉言謝絕, 說是已在山村住慣了, 不想再回北方。劉秀見說, 也不再勉強。金氏族長又請求皇上, 允許他們死後複姓為”, 以便可以入劉氏宗廟享祭。劉秀也答應了。這以後, 西路金家人就有了這麼一個奇特的風俗——活著姓金, 死後姓劉。

另一地方, 沿著富春江驅車往東北方向, 就是漁山鄉曙星村, 據傳是劉備後裔的聚居地。村在漁山的山塢裏, 據說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畫《富春山居圖》時的主要藍本區之一。75歲的金坤樵老人, 他捧出一本珍藏的民國十四年重修《富陽劉氏宗譜》, 已經有點破損。奇特的是, 裏面的序卻是金氏重修宗譜序”, 這劉和金又是什麼關係? 金老先生說, 他們代代相傳祖訓, “活金死劉”, 活著姓金, 死後改姓劉, 以前的家廟也是劉氏家廟。原先他也不知道為什麼, 現在從族譜中看, 他們本姓劉, 是漢皇室劉邦、劉秀的後代, 到司馬炎登基以後, 祖先劉川為了避難, 將劉字去卯刀而姓金。金老先生解釋說, 蕭山境內也有活金死劉的族人生活著。活金死劉在浙江估計有2萬人。但是這裡有另一個傳說, 明朝正德年間有一個叫劉瑾的太監, 以秘謀篡位被朝廷處以極刑。此後, 民間流言四起, 說天下凡劉姓者均將被誅殺。幾千裏外的杭州六和塔附近, 一戶劉姓人家的兄弟七人聞知傳言後四散逃亡, 隱居富陽、義烏、台州等地。七兄弟中的老大劉茂則遷隱蕭山開善, 也就是今天的義橋鎮北塢村, 並留下了令人費解的代代相傳的家規:活著姓金、死後複劉。 按村民的說法推算, “活金死劉的習俗在村裏已延續了近500年。講述這個故事的村民金耀春、金守源、金守權、金志玉等老人分別是劉茂的第1617代重孫了。隨著金氏家族的人丁漸旺, 乾隆48, 村民們在村裏修建了劉氏家廟。2002, 已經破敗的劉氏家廟在村裏幾位老人的發動下被整修一新。劉氏家廟共有三進。第一進是戲臺, 第二進現在是村民活動室, 第三進則供奉著金氏村民第一位落戶蕭山的祖先, 懸掛著記錄了家族歷史的牌匾, 還有引人注目的一塊說明匾, 上書劉氏源流序 令人拍案稱奇的是, 劉氏源流序上的記載, 該村金姓村民竟還是劉備的後裔!與村民的述說有較大出入的是, “源流序記載說:早在司馬炎建立晉朝的時候, 劉氏皇族中一位叫劉川的, 便已將劉(繁體)去卯刀而改稱金姓遁世隱居, 此後, 其後人才遭遇劉瑾之禍逃亡至此。活金死劉的習俗究竟從何開始?因何而改姓?是始於劉瑾之禍1510, 還是更早的265年、司馬炎登基之年?也許, 這是歷史學家才能回答的問題了。從村支書金雲賢提供的《漁山曙星漢室劉氏活金死劉隱居地》一書中可以瞭解到, 2001, 富陽漁山曙星村也曾傳出活金死劉奇異風俗與劉備後人有關的新聞, 《杭州日報》、《南方週末》等媒體都進行了報導。但對曙星村金姓村民是否是劉備後裔, 卻始終眾說紛紜。

還有, 義烏的劉姓中改為金姓, 不屬劉秀避難時劉改金之故, 而是在五季時, 後樑開平元年(公元907年), 烏傷郡王劉輝的二十六世孫劉圻, (行射一, 字時固)仕越州刺史。因錢武肅王, 而劉與同音, 故而避諱而改姓金, 到劉圻的玄孫瑚的時候(北宋), 其民籍子孫複姓為劉, 而軍籍子孫仍為金姓, 江南劉姓中有金姓從此始也。 據宗譜記載, 義烏金姓人口比劉姓人口要多, 這說明歷代金姓當官的人比較多, 而其遷居外地的子孫也就更多了。由於義烏的金姓均是由劉姓中分派蕃衍的, 因此不管劉姓還是金姓的宗譜上都再三強調劉金不分家劉金無二姓劉金同源劉金不通婚, 有的甚至還有活金死劉之習俗, 即活著時姓金, 而死後墓碑上刻的卻是姓劉。明代時, 在義烏北門一帶建有四青祠”, 即青肅派、青岩派、青溪派、青村派, 其中青村派是金姓的。四青祠是義烏劉金氏族的總宗祠。

至於漢高祖劉邦祖居地金劉寨, 今屬趙莊鎮的一個自然村。劉邦曾祖父劉清之墓座落於村中, 人稱漢皇林。千百年來, 劉氏宗親逢年過節在此憑弔先祖, 也曾吸引不少專家、學者、文人、墨客來此考察訪問、參觀旅遊。1992910月間, 北京銀燕電視臺在此拍攝電視劇《話說劉邦》, 播放後引起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使金劉寨名揚海內外。金劉寨的來歷與劉氏關係密切。戰國時期, 七國相爭, 秦勢漸盛, 逐漸東侵。那時, 劉邦之曾祖父劉清及其上世的劉以、劉遠、劉陽等數代均為魏國大夫, 至劉清失官, 便帶領全家從大樑(開封)東遷於豐邑避難。為避秦禍, 改劉姓一部為金, 流居於豐城西北地荒人稀的白銀河旁的力村疃定居。辟地種植, 營屋而居, 死後便葬於此, 這就是被後人所說的漢皇林。劉清改名金燃, 既避免秦禍, 又不忘先祖姓氏。時間稍長, 大難已過, 劉氏人煙愈見繁多, 便又複姓為劉。因曾改為金, 故將力村疃更名為金劉莊, 以示對家史的紀念。1860, 國家外患內亂, 民不聊生, 盜賊遍地, 政府腐敗, 無力維持一方民眾平安。為了村民的安全, 在莊長劉敬曾的帶領下, 發動周圍32個村莊的村民, 圍村挖溝打寨, 奮戰三個月, 築起了周長為兩千多米的東西長方形土寨, 寨外為10寬的壕溝, 設東西兩個寨門, 門上刻有金劉寨三個蒼勁的大字。自此後, 金劉莊更名為金劉寨”, 延至今日。由以上可見, 中國的劉氏和金氏從很多時期都可能源自一處, 但真相如何, 始終只能歸於傳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