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

侍三國一門英傑 悲諸葛逆天受滅

三國時, 有一名族分別侍奉三國, 他們不是因為戰爭的原因而分開到唔同國家(如蜀國黃權因夷陵戰敗而投降魏國, 但兒子黃崇卻一直蜀國為官; 又如夏侯霸為逃避司馬懿的迫害而投靠蜀國), 他們一開始已決定自己心中的主公, 並一直打拼, 在戰場上或朝堂上都有卓越表現, 最後全部身居要職, 位列三公, 成一時佳話, 這一宗族實在是推動著三國的時代巨輪向前邁進, 可惜最後因為不同原因, 各自被夷滅, 這個宗族的姓氏叫做“諸葛”。蜀漢的諸葛氏代表當然是諸葛亮父子; 孫吳的諸葛氏代表是諸葛瑾、諸葛恪; 魏國的諸葛氏代表是諸葛誕一族, 他們最後如何? 其後人又在哪裡? 先看看諸葛氏的歷史。

諸葛氏是中國的一個複姓, 大部分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來。早在商朝, 伯益的後裔葛伯, 被封為諸侯, 滅亡後, 後世有一支遷居諸城(今山東省諸城), 後遷至陽都(今山東省沂水縣), 當地已有葛姓, 故後來的葛姓取諸葛二字為他們的姓氏。秦代葛嬰(陳涉大將)在農民起義中屢立戰功, 卻因讒言所害, 遭殺身之禍, 而後世漢武帝劉徹為其不平, 隧賜其子孫為諸縣侯, 由此, 後人取, 合姓諸葛;再一說, 詹葛一姓, 在齊國人的語系裏, “兩音不分, 時間長久後, 誤傳為諸葛。諸葛複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諸城市、臨沂市、膠南縣一帶。

西漢時, 諸葛氏已是一個地方望族, 當時的諸葛豐, 字少季, 正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的遠祖, 西漢琅琊(今山東諸城)人。西漢元帝時人, 剛直之著稱於世。漢元帝升他為司隸校尉(首都衛戍區司令, 並監察京畿百官)。他執法公允, 不畏權貴, 百姓很尊重他。元帝嘉獎他的節操, 授予他符節, 加封為光祿大夫, 給予很高的榮耀。當諸葛豐在執法中觸及元帝的寵臣時, 被元帝下令收回符節, 降為城門校尉。從諸葛豐開始, 歷史上的司隸校尉不再掌握符節了。諸葛豐降為城門校尉後, 繼續上書檢舉官員們的不法行為, 反被元帝說他誣陷好人, 於以治罪。本要服刑, 見他年老, 故罷官為庶人。後病死。 (班固《漢書·諸葛豐傳》)

蜀漢的諸葛亮(181-234)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諸葛氏當時已是琅邪的望族, 先祖是諸葛豐, 父親是諸葛珪, 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 諸葛亮8歲時喪父, 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 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 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 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 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 平日好念《梁父吟》, 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 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 我家中有一醜女, 頭髮黃、皮膚黑, 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 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 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 正得阿承醜女”, 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 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及後出山輔助劉備, 經歷了赤壁之戰, 益州之戰, 平定南中, 出兵北伐等膾炙人口的經歷, 位極蜀漢丞相, 同時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 死後追諡忠武侯,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有繼子諸葛喬(204-228), 字伯松, 其實是諸葛瑾的次子, 諸葛亮因婚後無子, 諸葛喬就過繼給諸葛亮為嗣。到蜀國後, 任駙馬部尉(中層軍官, 無實際職權)。 諸葛亮視他如親生兒子, 探恐其成為庸人, 管教甚嚴。 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 特意讓諸葛喬同士兵們, 親自參加與督運軍糧的艱苦工作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惜不久便病逝, 年僅二十五歲。

諸葛亮長子諸葛瞻(227- 263年), 字思遠, 在諸葛亮死後繼續為蜀漢大臣, 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260年), 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 加官軍師將軍。
景耀四年(261年), 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 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 統領國事。鄧艾伐蜀時, 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 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 在交戰時陣亡, 綿竹也因此失守。

據清人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觀記》, 諸葛亮還有次子諸葛懷和女兒諸葛果。“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 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 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 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 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 無才幹補國, 願終老於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而諸葛果的事蹟可參“考三國一二事 孔明有女諸葛果 朝真得道武侯家, 但史學研究者張崇琛認為這些人物均是虛構出來的, 並不存在。

諸葛亮之孫諸葛尚, 即諸葛瞻長子。他深受祖父諸葛亮和父親諸葛瞻影響, 忠君愛國。後在鄧艾攻蜀時, 拒絕了投降即可封王的待遇, 死守綿竹, 與父親一同陣亡。晉朝史學家幹寶曾評價他:智不足以扶危, 勇不足以拒敵。但能外不負國, 內不改父之志, 忠孝存焉。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生卒年不詳), 字宗, 諸葛瞻次子。諸葛瞻與諸葛京之兄諸葛尚在綿竹抗擊魏軍戰死後, 蜀漢亦隨即滅亡, 於咸熙元年(264年), 諸葛京與堂侄諸葛顯等遷徙至河東。泰始四年三月(268年), 羅憲跟隨晉武帝司馬炎在華林園參與宴會, 晉武帝詢問蜀漢大臣的子弟, 又問起其中適合任用者, 羅憲推薦了常忌、杜軫、壽良、陳壽、高軌、呂雅、許國、費恭、諸葛京、陳裕, 他們隨即分等級得到了進用, 都在當時知名於世。諸葛京按照才幹被任命為官吏後官至郿縣縣令, 西晉尚書僕射山濤上書說:“郿縣縣令諸葛京的祖父諸葛亮, 遇到漢朝大亂, 天下分隔, 諸葛亮父子在蜀漢, 雖然不明白天命, 卻也是凡事盡心。諸葛京治理郿縣多次受到稱讚, 臣認為他應該補官為東宮舍人, 以彰顯對待官員的道理, 又可以響應蜀漢梁州、益州兩地的民聲。”後來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

據清人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雜記》諸葛亮還有孫諸葛質, 即諸葛瞻之三子, 蜀亡後, 劉禪之子、洮陽王劉恂不願降魏, 派諸葛質為使, 與夷帥孟虯通好, 劉恂得在南中永昌定居, 但普遍認為有違歷史, 應屬虛構。

東吳的諸葛瑾(174-241年), 字子瑜, 即諸葛亮之兄, 同樣是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比諸葛亮大7, 父親諸葛珪死時為15, 沒有記載他是否與弟弟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 只知他因避戰亂到江東, 經魯肅推薦, 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 溫厚誠信, 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 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 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 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 諸葛瑾官至大將軍, 領豫州牧。(《三國志·諸葛瑾傳》)

諸葛瑾長子諸葛恪(203--253), 字元遜, 少年時就以隨機應變、善於辯論而出名.年輕時就開始擔任官職。 公元234, 諸葛恪自薦為丹陽太守, 吳將陸遜死後接替荊州要職。孫權死前, 升為大將軍(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兼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師), 並囑託輔佐幼子孫亮(如諸葛亮輔佐劉禪)。 吳、魏交戰, 諸葛恪率軍抵擋了魏國三路進攻, 在東興大勝魏軍。此後, 諸葛恪開始輕敵, 率大軍伐魏, 圍攻新城不下, 士卒因疾病死傷慘重, 回軍後為掩飾過失, 更加獨斷專權。不久, 諸葛恪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設計殺害, 被夷滅三族。孫休即皇帝位後下詔為之昭雪。(《三國志·諸葛恪傳》)

諸葛瑾幼子諸葛融(?-253), 字叔長。瑾死後, 承襲父親的爵位。諸葛融寬待部屬, 頗受部屬愛戴, 在吳國官至奮威將軍(四品武官)。兄諸葛恪被誅, 追兵圍城, 諸葛融吞金自殺, 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三國志·諸葛瑾傳》)

諸葛瑾之孫諸葛綽, 諸葛恪長子, 任吳國騎都尉(皇家騎兵衛隊司令)。因參與孫權兒子孫霸的陰謀活動, 被孫權得知, 後交給諸葛恪嚴加管治。諸葛恪用藥酒將他毒死。(《三國志·諸葛恪傳》)

諸葛瑾之孫諸葛竦, 諸葛恪(233-253年)次子, 任吳國長水校尉。他對父親剛愎自用的作法, 多次勸諫, 均被拒絕, 常憂心禍至。諸葛恪被誅後, 他帶著母親和弟弟外逃時, 被吳將追斬於白都。(《三國志·諸葛恪傳》)

諸葛瑾之孫諸葛建(?-253年), 諸葛恪幼子。任吳國步兵校尉。其父被誅後 與母、兄逃亡。兄被殺, 諸葛建準備投魏, 未達, 被吳兵捕殺(《三國志·諸葛恪傳》)。至此, 諸葛恪一族被夷滅。

諸葛瑾還有一孫諸葛攀, 是次子諸葛喬之子(諸葛喬過繼了給諸葛亮), 在蜀國官至行護軍朔武將軍。諸葛恪在吳國被殺後, 其家族也被殺盡。而諸葛亮在蜀已有後代, 當諸葛恪昭雪後, 諸葛攀得以複還吳國, 成為諸葛瑾的後嗣(《三國志·諸葛亮傳》), 惜亦早病卒。

諸葛瑾玄孫有諸葛顯, 諸葛攀之子, 一直留在蜀國, 蜀亡後, 隨叔父諸葛京於公元264年遷移到河東定居。後來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史書上未有諸葛顯的記載, 但亦可推斷諸葛瑾最後僅存諸葛顯一脈,

曹魏大臣諸葛誕(?-258年), 字公休, 同樣是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是諸葛豐之後, 即是諸葛亮、諸葛瑾的族弟。三國後期曹魏的重要將領, 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最初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令, 屬地方小官, 但由於治理得宜, 後進入京都被任命為吏部郎, 有人向諸葛誕請求一些事情, 諸葛誕會先把他說的話傳出來, 然後才用, 大家都以為如果說話不當會讓自己貶官, 於是百官都對諸葛誕舉薦的人謹慎對待。後諸葛誕被遷升為禦史中丞、尚書, 並與散騎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後來因為魏明帝厭惡夏侯玄和諸葛誕等人沽名釣譽, 追求浮華而免官。明帝死後, 曹芳繼位, 並由大將軍曹爽輔政專權, 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 又讓諸葛誕複職, 並出任揚州刺史, 加昭武將軍。嘉平三年(251年), 太尉王淩計畫起兵推翻司馬懿, 並另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情被兗州刺史黃華揭發後, 司馬懿領兵討伐, 並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將軍, 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 封山陽亭侯。及後隨司馬師出兵東吳, 惜司馬師沒聽從諸葛誕意見而兵敗, 後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 獲封高平侯, 邑三千五百戶, 轉任征東大將軍。但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 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 於甘露二年(257)起兵, 並得到東吳的支援, 但於次年被鎮壓, 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 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 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諸葛誕之幼子諸葛靚, 字仲思, 原與父親在魏國, 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聲望。甘露二年(257年), 諸葛誕據守壽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 並派長史吳綱帶著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作人質並請求援軍。諸葛誕一族被誅夷三族後。諸葛靚得以留在東吳幸免, 後在東吳任右將軍。後來晉軍進攻建業, 孫晧投降, 東吳滅亡。諸葛靚與孫晧和一眾官員被遷移到洛陽, 被召為大司馬, 但諸葛靚不應命。後再召為侍中, 亦不接受。於是諸葛靚回到家鄉, 仍因晉室與他有殺父之仇而終身不面向洛陽方向而坐。時人稱許他至孝。

諸葛誕之孫諸葛頤, 諸葛靚長子, 生卒年不詳, 字道回, 東晉太常。弱冠知名, 受到晉元帝的器重。晉簡文帝司馬昱為琅邪王時, 諸葛頤任琅邪國相。

諸葛誕之孫諸葛恢(284年-345年), 諸葛靚次子, 字道明, 年少知名, 初任即丘縣長、臨沂縣令。八王之亂時, 南渡江東。瑯琊王司馬睿任安東將軍時, 以諸葛恢為主簿、江寧縣令。因討周馥有功, 封博陵亭侯。司馬睿昇任鎮東大將軍, 以諸葛恢為鎮東參軍、從事中郎。當時奏章堆積, 諸葛恢斟酌處理, 都很得宜。晉愍帝即位, 徵召諸葛恢為尚書郎, 司馬睿上疏挽留, 調為會稽太守。諸葛恢在任三年, 政績為諸郡第一, 受到朝廷褒獎。不久, 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服喪期滿, 授任中書令。王敦表任其為丹陽尹, 因久病免官。太寧二年(324年), 晉明帝征討王敦, 諸葛恢任侍中、奉車都尉。因討王含有功, 進封建安伯。又任後將軍、會稽內史。後歷任侍中、左民尚書、武陵王師、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散騎常侍、尚書令等。咸康八年(342年), 受晉成帝遺詔與庾冰、何充等為顧命大臣, 一同輔佐朝政。晉康帝繼位後, 加任侍中、金紫光祿大夫。永和元年(345年), 諸葛恢去世, 時年六十二。追贈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諡號敬。

另外一提, 諸葛誕長女, 嫁與琅琊武王司馬伷, 生琅琊恭王司馬覲、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 而晉元帝司馬睿其實為外孫, 因此諸葛誕雖因判亂罪而滅三族, 但其後人其實於晉朝時仍十分昌盛。

有關諸葛亮、諸葛瑾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 諸葛誕的後代在晉朝覆亡後亦各散東西。目前諸葛氏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十四位門閥, 在複姓中排序為第六位, 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 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係。據臨沂本地的諸葛家譜說, 當年諸葛亮的後人諸葛京從江州刺史的任上退休之後回到了山東老家, 山東臨沂姓諸葛的人士, 基本上是他們的後裔。有些學者對此進行了考證, 認為它所引述的史料與史書記載的出入較大, 對以往歷次修遍家譜的記載過於簡單。也就是說, 不能就此斷定他們就是諸葛亮的直系後裔。但可以肯定, 他們至少是當年留在琅琊郡的其他諸葛族人的後裔;聚居村落從白沙埠諸葛城外遷, 莒南板泉, 河東相公鎮, 湯河鎮坊塢(含其外遷村:鄭旺鎮楊家灣村)四個村, 蘭山區葛家王平莊, 後十, 羅莊區, 黃山, 儲墩附近, 蒼山縣, 費縣等地皆有分佈。

另一方面, 1992, 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高隆諸葛氏族宗譜》, 據此記載, 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蘭溪一帶。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遊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 那裏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餘人, 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 500, 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著《諸葛氏宗譜》, 這本宗譜共修過15, 第一次在南宋初年, 最後一次在1947, 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

據說, 在江南地方的諸葛氏, 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從明代起, 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 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 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 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 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 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民國以後, 蘭溪的中醫藥業逐漸衰退。現在的諸葛村基本上以旅遊業為主, 又稱為諸葛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原來叫高隆村, 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西部, 是迄今發現的諸葛亮後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築格局按八陣圖樣式布列, 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 是國內僅有的古文化村落。諸葛八卦村一帶地形如鍋底, 中間低平, 四周漸高。四方來水, 彙聚鍋底, 形成一口池塘, 這就是鐘池。鐘池是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 也是布列八陣圖的基點。鐘池並不大, 但這口水塘半邊有水, 半邊為陸, 形如九宮八卦圖中的太極, 奇妙無比。以鐘池為中心, 有八條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 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崗, 其平面酷似八卦圖。小巷又派生出許許多多橫向環連的窄弄堂, 弄堂之間千門萬戶, 星羅棋佈著許多古老縱橫的民居。接近鐘池的小巷較為筆直, 往外延伸時漸趨曲折, 而許多小巷縱橫相連, 似通非通, 猶如迷宮一般。外人進入小巷, 往往好進難出, 甚至迷失方向。有意思的是, 數百年來村中居住的諸葛亮後裔並沒有意識到小村佈局的奇妙之處, 身在八陣圖”, 不知八卦形。直到從一本舊書中查到相關記載, 這一奧秘才大白於天下。如今, 只要登上鎮外的土崗向下俯視, 仔細辨別, 整個村落九宮八卦之形就會完整地展現在眼前, 其佈局之奇妙獨特, 令人讚歎不已。

諸葛八卦村, 據考證, 是由諸葛亮27世孫諸葛大師於元代中後期開始營建的。至今有600餘年的歷史, 仍保存完好。話說諸葛亮十四世孫諸葛利(公元952年)宦遊山陰(紹興)後任壽昌縣令, 卒于壽昌。其子青由壽昌徙往蘭溪西陲硯山下, 傳至27世諸葛大師(1280年), 因原址局面狹窄, 覓得地形獨特的高隆崗, 不惜以重金從王姓手中購得土地, 以先祖諸葛亮九宮八卦陣佈局營建村落。從此諸葛亮後裔們便聚族於斯、瓜瓞綿延。到明代後半葉, 已形成一個建築獨特、人口眾多、規模龐大的村落。村落佈局結構清楚, 廳堂、民居型制多、品質高, 宗祠的規模宏大、結構獨特, 各種建築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 建築豪華, 結構豐富, 古建築總面積 6萬多平方米, 村內地形跌宕起伏, 古建築群佈局合理, 連綿起伏。村中水塘波光粼粼, 竹木茂盛, 巷道縱橫, 錯落有致。

諸葛鎮不僅佈局奇特, 鎮中古民居也非常罕見。據相關記載, 此鎮始建于宋元時期, 後代屢有續建、改造, 至清康乾時盛極一時。全鎮保存明清古建築二百餘間, 散佈於鎮中的小巷弄堂間, 原汁原味, 古風猶存。據說, 極盛時鎮中有各類祠堂十八處, 大多雕樑畫棟, 工藝精湛。現存大公堂、丞相祠堂是其中的佼佼者。長期以來, 諸葛後人們聚居在諸葛鎮中, 形成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 樸實而妙趣橫生。據傳, 諸葛亮當年曾有不為良相, 便為良醫的古訓, 而諸葛亮是千古第一良相, 後人不可逾越, 於是諸葛子孫們便不問仕途, 一心學醫。如今,諸葛鎮原為蘭溪市歷史文化名村。1996, 諸葛鎮作為一個整體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此看來, 三國名族諸葛氏, 其後人及影響力一直歷千年而不衰,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的後人在三國滅亡後, 又相聚在今天。

諸葛氏家族世系:
諸葛豐, 西漢元帝時人, 官至司隸校尉。
諸葛珪, 妻章氏, 生三子二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三子諸葛均, 長女適蒯祺、次女適龐山民。
諸葛玄, 諸葛珪弟。

諸葛瑾, 生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
諸葛恪, 生三子:長子諸葛綽、次子諸葛竦、三子諸葛建。
諸葛綽, 諸葛恪長子, 騎都尉, 因與魯王孫霸交往, 被諸葛恪以毒酒殺害。
諸葛竦, 長水校尉, 諸葛恪被殺後被孫峻手下劉承追殺, 于白都被殺。
諸葛建, 步兵校尉, 諸葛恪死後與母親向魏國逃走, 中途被逮捕, 被誅殺。
諸葛喬, 生一子:諸葛攀。
諸葛攀, 生一子:諸葛顯, 因諸葛恪被殺, 無嗣, 便回作諸葛瑾之後。
諸葛顯, 跟從叔父諸葛京移居河東。
諸葛融, 生三子:佚名待考, 在父兄中特別奢侈,諸葛恪被誅後飲藥而死。

諸葛亮, 妻黃氏, 生三子一女:長子諸葛瞻、次子諸葛懷(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 女諸葛果(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
諸葛均, 妻林氏(南陽人)、習氏, 生三子:諸葛望(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諸葛企(本為諸葛亮次子,過繼給諸葛均,後以“葛”為姓,出《歷代神仙通鑑》)、諸葛謙。(本為諸葛瑾次子,過繼給諸葛均,後以“諸”為姓,出《歷代神仙通鑑》)
諸葛瞻, 生三子:長子諸葛尚、次子諸葛京、三子諸葛質(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
諸葛尚, 與父諸葛瞻一起戰死綿竹。
諸葛京, 蜀亡後移居河東, 再任江州刺史。
諸葛質(出自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雜記》, 正史沒有記載)

諸葛誕, 生一子二女:諸葛靚。
諸葛靚, 生二子:長子諸葛頤、次子諸葛恢。
諸葛氏, 諸葛誕長女, 嫁與琅琊武王司馬伷, 生琅琊恭王司馬覲、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
諸葛氏, 諸葛誕次女, 嫁與太尉王淩之子王廣, 後因王淩受罪牽連, 與丈夫同被誅殺。時人稱其不改諸葛家風。
諸葛頤, 諸葛靚長子, 弱冠知名, 官至太常。
諸葛恢, 諸葛靚次子, 在東晉官至尚書令, 死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
諸葛甝, 諸葛恢長子, 襲爵建安伯, 官至散騎常侍。
諸葛虪, 諸葛恢次子, 賜爵關內侯。
諸葛衡, 諸葛恢幼子, 官至滎陽太守, 娶鄧攸之女。
諸葛文彪, 諸葛恢長女, 嫁太尉庾亮之子庾彬。庾彬死後, 改嫁江虨。
諸葛氏, 諸葛恢次女, 嫁徐州刺史羊忱之子羊楷。
諸葛文熊, 諸葛恢幼女, 嫁謝裒之子謝石。

諸葛爽、諸葛利:諸葛亮十二世孫, 任唐朝河南節度使兼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光啟二年(公元886年), 諸葛爽逝世, 其子諸葛仲芳襲承之。諸葛仲芳之子諸葛利在五代後周光順二年(公元952), 因避中原戰亂, 與弟弟諸葛深攜眷屬渡江, 諸葛深入閩, 諸葛利入浙, 宦游山陰(今浙江紹興)而後任壽昌縣令, 卒于壽昌。是為浙江諸葛氏始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