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曹操最強青州兵 黃巾烏合無精英


東漢初平二年(公元191), 北上欲與黑山軍聯合的青徐黃巾軍, 中途遭到公孫瓚襲擊, 方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第二年,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 青徐黃巾軍主力無條件向曹投降(不是戰敗投降)。 《三國志武帝紀》載:“追黃巾至濟北。冬, 受降卒三十萬, 男女百萬餘口, 收其精銳者, 號為青州兵。”投誠後的黃巾軍, 連家屬在內共計百餘萬人, 其中數万身強體健者, 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青徐黃巾軍投降曹操, 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公孫瓚雖擊殺黃巾軍十多萬人, 卻沒有獲得必要的兵力補充。曹操在兗州收降黃巾軍殘部, 精簡得兵卒三十萬, 編為“青州兵”。其餘七十餘萬老弱兵卒, 卸甲歸田, 專心從事兵屯糧食生產。曹操由此兵精糧足, 實力大增。 “青州兵”一直被視為戰力最強, 除了是百萬眾中精選外, 亦由於青徐黃巾軍在黃巾之亂中的兇猛和破壞力, 但如此強勁的部隊, 歷史記載的並不多, 而且行旅間並沒有冒出一兩個有名的將領, 到底這支部隊最後何去何從了, 我們以下察看一下。

《後漢書》中載, 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青州、徐州一帶爆發黃巾軍大起義, 連破州郡, 誅殺官吏, 起義軍最終在青州集結, 人數發展到百餘萬,從而形成聲勢浩大的青州黃巾軍。當時的青州刺史焦和昏庸無能, 青州雖兵精糧足, 但因焦和不善領兵, 每天只會祈求老天保佑, 不作戰鬥準備, 當遇到黃巾馬上倉皇而逃, 麾下部眾四散。另外北海孔融領軍與黃巾軍對壘, 連戰連敗, 一路退到朱虛才喘一口氣。後來再被黃巾賊給圍起來了。好險這次有個勇士太史慈, 殺出重圍向劉備討回三千救兵, 不然孔融穩死在這裡。及後, 在《三國志武帝紀》中有: “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 殺任城相鄭遂, 轉入東平。劉岱欲擊之, 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 百姓皆震恐, 士卒無鬬志, 不可敵也。觀賊眾羣輩相隨, 軍無輜重, 唯以鈔略為資, 今不若畜士眾之力, 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 攻又不能, 其勢必離散, 後選精銳, 據其要害, 擊之可破也。岱不從, 遂與戰, 果為所殺。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鬬死, 僅而破之。魏書曰:太祖將步騎千餘人, 行視戰地, 卒抵賊營, 戰不利, 死者數百人, 引還。賊尋前進。黃巾為賊久, 數乘勝, 兵皆精悍。太祖舊兵少, 新兵不習練, 舉軍皆懼。太祖被甲嬰冑, 親巡將士, 明勸賞罰, 眾乃復奮, 承間討擊, 賊稍折退。”從以上記載所見, 當年的青徐黃巾軍人數眾多, 戰力驚人, 多個州牧刺史被打敗被殺, 即使是曹操也吃過苦頭, 所以提起青州兵, 無不令人想起“勁旅”一詞。

曹操在收編了青徐黃巾軍, 本應實力大增, 可以想像當年黃巾軍對漢室的破壞力和動亂範圍, 如今在曹操手中加以整備和訓練, 以三十萬之精兵, 即使未能一下癲覆漢室, 但至少能輕易統一北方, 需知道8年後的官渡之戰, 袁紹傾北方四州之力南下, 也只有約十一萬的軍隊。早在裴松之註解《三國志》官渡之戰時,對“時公兵不滿萬, 傷者十二三”一文提出質疑。 “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 已有眾五千, 自後百戰百勝, 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 受降卒三十餘萬, 餘所吞併, 不可悉紀;雖徵戰損傷, 未應如此之少也。”其中的“一破黃巾, 受降卒三十餘萬”, 指的就是收降三十萬黃巾一事。但在生死存亡的官渡之戰中, 曹軍卻僅有兵卒不滿萬人, 那麼青州兵去了何處? 裴松之雖然提出這個疑問, 卻並未解答。對於這個問題, 從史書隻言片語中, 似乎可以找到些蛛絲馬跡。

《三國志武帝紀》載“布(呂布)出兵戰, 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 太祖陳亂, 馳突火出, 墜馬, 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 遂引去。未至營止, 諸將未與太祖相見, 皆怖。太祖乃自力勞軍, 令軍中促為攻具, 進復攻之, 與布相守百餘日。蝗蟲起, 百姓大餓, 布糧食亦盡, 各引去。”公元194, 昔日的好友陳留太守張邈聯合從袁紹處逃離的呂布進攻曹操, 史稱濮陽之戰, 此戰曹軍敗北, 曹操負傷, 而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青州兵一觸即潰, 直接導致曹軍陣勢大亂。但即便遭此橫禍, 曹操卻並未處罰青州兵, 只是“乃自力勞軍”, 態度竟是十分寬容。另外, 見《三國志于禁傳》197, 曹操徵張繡。于禁見十餘人被創裸走于禁問其故, 曰:“為青州兵所劫。”于禁怒曰:“青州兵同屬曹公, 而還為賊乎? 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于禁要聲討問罪, 但青州兵已早一步到曹操處告狀, 曹操知道此事後, 當然明白青州兵的不是, 但他卻不准問罪, 未加處理。可以看出青州軍戰力一般, 並且軍紀不嚴明還趁亂劫掠, 連曹操的將領都看不下去了。


曹操勵精法治,強調唯才是舉, “賞必行,罰必信”。青州軍作為曹軍基石,卻一再臨陣潰逃、無視軍紀。對這樣一支戰鬥力不強、一再惹是生非的隊伍,曹操為何一再“寬之”,史書語焉不詳。另外, 青州兵雖號稱三十萬之眾, 但由其脫穎而出的名將卻幾無一人。眾所周知, 曹操舉賢任能不拘一格, 其帳下將領也來自四面八方, 既有曹氏家族的, 如曹仁、曹洪等;也有本家夏侯氏家族, 如夏侯惇、夏侯淵等;更多的則是來自其他勢力, 對這些人才, 曹操不計前嫌, 放心大膽使用, 其中有的是袁紹、袁術舊部, 如張郃, 有的是韓遂、馬騰舊部, 如龐德, 有的是呂布、劉表舊部, 如張遼、文聘。史書讚譽曹操“拔于禁、樂進於行伍之間, 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 皆佐命立功, 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 登而牧守者, 不可勝數”。然而作為曹操發家基礎的青州兵,卻未出一名將。

其實從上文中, 大家可知, 濮陽之戰中, 青州軍已有所折傷, 加上當時蝗蟲四起, 整個兗州被禍亂成災。這時候曹操也養不起如此多的青州軍。因此, 雖然後來曹操打敗了呂布他們, 但要把手各個地方, 又要加緊屯田, 青州軍的數目必然大減。再者, 從以上可見, 青州軍作為黃巾時雖然攻城略地, 看似攻力非凡, 但只是黃巾初亂時, 朝廷未及準備, 加上當時的將領能力有限, 好像焦和、孔融根本沒有作戰經驗, 根本不懂行軍打仗, 以致亂事擴大, 及後的青徐黃巾軍接連受到公孫瓚和曹操的攻擊, 多是戰敗流竄, 然後面對曹操的艱難時刻, 都只能展示出烏合之眾的一面,濮陽之敗, 毫無紀律, 宛城失利時更是變回盜匪流民。這樣的一支隊伍, 根本稱不上強旅, 曹操又怎會相信他們, 派他們作為戰鬥的主力呢, 因此其實青州軍也沒有多參與各主要戰事。

其實回看青徐黃巾之亂時, 在與公孫瓚的戰鬥中, 輜重盡失, 後勤補給極端缺乏, 而且還帶有大量的家眷, 行動不便。恰在這時, 青州黃巾軍又遇到了強大的對手曹操。曹操帶領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 但訓練有素, 戰鬥力較強。他又抓住青州黃巾軍行動不便、補給困難的弱點, 避免正面衝突, 而採取輕騎突襲的戰術, 困擾黃巾軍。在這種情況下, 黃巾軍一面向青州方向退卻, 一面與曹操談判, 企圖動員曹操一道反對漢朝。青州黃巾軍曾給曹操一道檄書, 其中說: “昔在濟南, 毀壞神壇, 其道乃與中黃太一同。似若知道, 今更迷惑。漢行已盡, 黃家當立, 天之大運, 非君才力所能存也。”檄書提到曹操任濟南相時, 曾毀壞劉家漢室的神壇, 這種做法和黃巾軍信奉的“中黃太一”是相合的, 因而誤認為曹操也是一個信奉太平道的人, 竟天真地把曹操引為“同道”, 企圖說服曹操同黃巾軍同心合力, 推翻漢朝。於是, 曹操將計就計, 利用所謂“同道”關係, 對於處在困境中的青州黃巾軍進行誘降。就這樣, 雙方一面交戰, 一面談判, 經過幾個月的醞釀, 這支強大的青州農民武裝終於在曹操所謂“寬待”的條件下接受收編, “寬待”的條件無非是降操不降漢、青州兵只忠於曹操、青州軍保持獨立建制、妥善安排家屬等等。也可以說, 曹操利用“懷柔”政策, 讓自己成就他們的“新張角”, 就曹操來說, 青州軍即使沒有紀律, 沒有正規軍的戰力, 但他們人數眾多, 不計屯田的家屬也有十萬以上, 必需把他們獨立於其他軍隊, 最好能放在自己身邊, 然後慢慢流失, 如若放任他們在外駐守或參與戰事, 恐怕只會添煩添亂。如此可見, 青州軍非但不是最強的曹操親衛, 甚至是讓曹操煩惱的“雞肋”部隊。

關於青州兵的存在, 有一點是確定的, 青州兵應是朝著父子相繼、世代為兵的職業化、世兵化方向發展。相關史料顯示, 青州兵自從初平三年十二月被收編之後, 至少存續了二十八年(192-220年)。假如不是世代為兵, 這支隊伍就不可能維持那麼長的時間, 根據以上推斷, 其兵員的補充, 也必須是從原來黃巾軍屯戶中解決。這就是青州軍只聽曹操一人的命令。因此, 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剛去世, 處於洛陽的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 皆鳴鼓擅去”根本不願服從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揮, 並因此在短期內造成了較大的混亂, 魏略曰:“時太子在鄴, 鄢陵侯未到, 士民頗苦勞役, 又有疾癘, 於是軍中搔動。羣寮恐天下有變, 慾不發喪。逵建議為不可祕, 乃發哀, 令內外皆入臨, 臨訖, 各安敘不得動。而青州軍擅擊鼓相引去。眾人以為宜禁止之, 不從者討之。逵以為“方大喪在殯, 嗣王未立, 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 告所在給其廩食。”賈逵為了防止他們造反, 向他們無條件提供糧食和回家金錢, 這支曹操的“私兵”, 隨著曹操的離世, 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餘下的大多解甲歸田, 過起了悠閒的農家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