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傳奇畫師曹不興 匠心落墨即為蠅


三國時期, 人才輩出, 除了軍事, 政治多名人外, 民間、文化屆也是多奇人, 當中就有中國歷史上最早享有盛譽的一位畫家曹不興。曹不興, 亦名弗興, 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而他的銜頭很多, 有被稱為“佛畫之祖” 、亦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 、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之一。西晉著名畫家衛協就是他的學生, 《太平廣記》載“《抱朴子》雲。衛協、張墨, 並為畫聖。孫鴻之《上林苑圖》, 協蹤最妙。又《七佛圖》, 人不敢點眼睛。愷之論畫雲, 《七佛》與《烈女》, 皆協之跡, 壯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亦協手, 巧密於情思。此畫短卷, 長裝八分。張彥遠題雲, 元和, 宗人惟素將來, 餘大父答以名馬精絹二百匹, 惟素後卻又將貨與韓愈。韓之子昶借與相國段文昌, 卻以模本歸於昶。會昌元年見段家本。後於襄州從事見韓家本。謝赫雲。古畫皆略, 至此始精。六法頗為兼善, 雖不備該形似而有氣韻, 陵跨群雄。曠代絕筆。在第一品曹不興下, 張墨、荀勗上。出《名畫記》”衛協的畫一直被公認為絕品, 並有與張墨並稱為畫聖, 但總體而言仍稍遜於曹不興。曹不興善畫龍、虎、馬及人物, 有“落墨為蠅”等傳奇故事, 其佛畫成就對後世影響很大, 相傳其所畫龍頭令謝赫嘆服不已。畫蹟今已不存, 據《貞觀公私畫史》載, 作品有《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夷事夷獸樣》、《桃源圖》等, 惜早已散佚。我們在以下看看有關他的故事。


曹不興之所以是傳奇, 因為他的作品都未能傳世, 我們只能從歷史片段和前人的評價去理解他的作品。曹不興的畫作在元朝還有人見到, 明代之後就失傳了。據資料記載, 他畫得最多的還是佛教人物畫, 也善於畫馬和虎, 而尤其以畫龍擅長。在247年(赤烏十年)康居國僧人康僧會到吳國傳教, 孫權為他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創立了建初寺, 這大概是江南最早的佛寺了。建初寺的佛像就是曹不興模寫的, 因此可以說曹不興是中國最早的佛畫名家。相傳孫權遊青豀, 看到一條赤龍在水中出現, 於是命令曹不興把它畫下來。這幅作品被南朝的著名畫家陸探微看到, 對其精妙的藝術深表嘆服。南朝齊謝赫曾於秘閣中見不興所畫之龍頭, 列入《古畫品錄》, 評雲:“觀其風骨, 名豈虛成!”《古畫品錄》品評三國至齊梁畫家二十七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引為二十九人), 共分六品, 並以品第為次序。第一品陸探微、曹不興等五人; 第二品列顧駿等三人; 第三品列姚曇度、顧愷之等九; 第四品列, 蘧道愍等五人; 第五品列劉等四人; 第六品為宗炳、丁光。據《貞觀公私畫史》記載, 隋朝時宮內還藏有曹不興所畫的官本《龍頭樣》四卷、《青豀側坐赤龍盤龍圖》二卷、《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一卷、《夷子蠻獸樣》一卷, 這些是比較可靠的曹不興畫蹟。

《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引用的《吳錄》中的一段記載:“曹不興善畫, 權使畫屏風, 誤落筆點素, 因就以作蠅。既進禦, 權以為生蠅, 舉手彈之。”說的是有一次啊, 曹不興在眾人的觀看下在屏風上作畫, 曹不興可是吳中“八絕”, 誰不知道他的名號, 於是大家一邊看一邊讚歎他的畫技。聽著周圍人的讚美之詞, 曹不興一個不小心就走了神, 一滴墨便落在了屏風上。當時他正在畫一籃子楊梅, 這滴墨水一滴下去算是毀了整幅畫了!  怎麼辦呢?這可是為孫權而畫的屏風, 待會兒孫權還要過來“驗貨”的!曹不興急中生智, 順手便將那個小墨點畫成了一隻蒼蠅。他剛畫好, 孫權就趕了過來, 見此大家紛紛上前見禮。孫權先是和大家說了一番場面話, 接著就把話題轉到了曹不興所畫的屏風上, 於是大家又聚攏在曹不興所畫的屏風前面。  孫權首先就看到了那籃楊梅, 接著便注意到了楊梅旁邊的一個小蒼蠅。最初, 孫權只以為是落在屏風上的蒼蠅, 揮了揮手想把蒼蠅給趕走, 畢竟這麼多人看著呢!誰知道他手揮動了半天, 那蒼蠅竟是一動不動, 等他摸到蒼蠅的時候, 他才知道這只蒼蠅竟然是畫上去的。後人這個故事被人們稱作“落墨為蠅”, 可見曹不興純熟高超的畫技了。

吳赤烏元年(228年)冬十月, 孫權遊青溪, 看到一條赤龍由天而降, 凌波而行。因此, 便讓曹不興繪其形狀, 因繪得成功而得到孫權的讚賞。 《尚書故實》等曾記載關於他畫龍的傳說:宋文帝時旱情嚴重, 好幾個月滴水未下, 土地都乾到開裂了, 世人天天乞求上天降雨, 卻都沒有成功。不知是誰把曹不興的赤龙画拿了出來, 放在有水的地方, 接著就發生了神奇的事情, 不一會兒老天爺就下大雨了!用科學解釋, 這次經歷分明就是一次巧合, 但大家卻認為是曹不興的畫太過生動, 以至於人們將其信若神明。 《尚書故實》還載“陳朝謝赫善畫, 嘗閱祕閣, 歎伏曹不興所畫龍首, 以為若見真龍。”

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 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像畫家。據許嵩《建康實錄》載, 他曾在寬五十尺的素絹上作畫, 所畫人物的頭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謝赫曾稱之曰:“江左畫人吳曹不興, 運五千尺絹畫一像, 心敏手疾, 須臾立成。頭面手足, 胸臆肩背, 無遺失尺度。此其難也,唯不興能之。”(《古畫品錄》)至於他的佛像畫, 主要是三國時, 佛教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後傳入江南。相傳康僧會遠游至吳, 孫權為之建造建初寺, 並令之設像行道。隨康僧會而來的還有他隨身攜帶的印度佛畫, 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 便據以繪之, 由此, 佛像便盛傳天下。這是中國佛像繪畫最早的作品, 曹不興也成為我國最早的佛像畫家。三國時期的繪畫, 因政治動盪、社會混亂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繪畫內容在此時亦是由禮教宣傳過渡到宗教宣傳的時期。畫家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轉移到長江流域。曹不興之後,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畫家漸漸多了起來。

曹不興人物畫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些佛像, 如世傳的《維摩詰圖》、《釋迦牟尼說法圖》等就最早出自他手。他是文獻記載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畫家。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 活動地區主要在中原。三國時, 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後傳入江南。相傳康僧會遠游至吳, 孫權為之建造建初寺, 並令之設像行道。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 便據以繪之。或繪捲軸以供禮拜, 或圖寺壁以助莊嚴, 所作大佛像有的高達5, 氣魄恢宏, 莊嚴妙相, 仰之彌高, 令人肅然, 對佛教東漸起到一定的推動。由此, 佛像便盛傳天下。他被譽為“佛畫之祖”。有的繪畫介紹中把“曹衣出水”和“曹家樣”歸為曹不興所創, 實誤。這一佛教繪畫和造像風格乃後來北齊著名畫家曹仲達所創。特色是所繪人物多用細筆緊束, 衣紋摺皺緊貼身體, 富有立體感, 似衣披薄紗, 又如剛從水中冒出之感, 故稱為“曹衣出水”, 又號“曹家樣”。但曹不興在佛像繪畫上的開啟之功是不可否認的。曹不興之後,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畫家漸漸多了起來。世傳曹不興的畫風為衛協所師承, 再傳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 不僅佛像畫綿延不絕, 風行百代, 而且人物畫也精益求精, 蔚成大觀。

曹不興沒有畫蹟流傳, 也未留下有關繪畫的言論和著述, 但卻是中國繪畫發展關鍵時期的重要人物。曹不興將形制規範、筆法簡略、題材同一的“古畫”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造。筆法精細, 肖形技巧高超。他善於創造各種生動逼真的形象, 這些造型樣式被作為樣範而長期廣泛的流傳, 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審美風氣。在繪畫發展至“存形”的階段, 他的狀物手法與細微的描繪, 正適應了人們對這一發展的要求。因而相對來講處於依附地位或裝飾地位的“古畫”, 在他手上開始全面走向了自身的獨立發展進程。

曹不興也沒有完整的事蹟流傳, 但從一些零星的記載來看, 他並不是朝廷的御用匠人, 而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相當有名望、有影響的自由職業畫家。他身為吳中“八絕”之一。所謂八絕, 是指當時書、畫、算、相、棋、占夢、星象、候風氣等領域的八名高手, 其中善書的皇象、善星象的劉敦、善算的趙達等, 都是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善畫被列為“八絕”, 正說明畫已經成為較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 它不但受到上層文化圈的特殊重視, 而且已漸漸成為獨立的門類影響社會文化。曹不興作為一個有較為自由的創作條件, 也更重視作品的藝術追求的畫家, 使得他的繪畫能在較高的文化層次上產生一定影響而頗具特色。從中外藝術發展規律來看, 這類較有主動權的職業畫家, 往往是繪畫從“匠作”上升到更高文化層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謝赫《古畫品錄》將之列為上品, 居顧愷之上。後人把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為“六朝四大家”, 皆是對其在中國繪畫史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