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疑塚, 是指傳說中的曹操墳墓。傳說曹操怕死後被人發掘墳墓, 在鄴城 (今河北省邯鄲市 臨漳縣 、磁縣和河南省安陽市 安陽縣一帶)一帶造了七十二個疑塚。 關於曹操陵墓, 在歷史上有很多傳說。 特別是“七十二疑塚”的真相, 更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諸多考古學家都證實了河北磁縣墓塚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 並指出其確切數字也不是七十二座, 而是一百三十四座。 在古人看來, 七十二隻是個概數, 非實指, 因此“七十二疑塚”僅舉大數而言, 說明曹操疑塚之多, 但是, 曹操墓的確不在這“七十二疑塚”裡。
曹操墓本不是謎, 但從宋代起就無人知道曹操墓所在, 並有了設七十二疑塚的傳說, 但經過《三國演義》等的宣揚, 曹操墓就成了個婦孺皆知的千古之謎。曹操對自己的喪葬有明確“說法”, 他死前一年多《終令》稱“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 因高為基, 不封不樹。”臨終前《遺令》中更是明確了要穿著平時衣服入葬, 不要珠寶陪葬, 因曹操對鄴城有著特殊的感情, 敬仰西門豹在鄴地投巫開渠的英明果決, 他希望自己的墓地與西門豹祠比鄰。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禮和入殮的情況, 交待了葬在鄴城之西, 晉代文人陸機、陸雲作品中也有關於曹操喪葬情況的介紹。在魏國名將賈逵(174—228年)和司馬懿(179-251)等人的傳記裡有他們護送曹操靈柩到鄴城入葬的記載。如曹操設疑塚的話, 那他就是在留給後人的許多史料上都作了假, 不僅在生前, 改朝換代後還有人出力, 且隨後的幾百年無人發現, 這有些荒誕。
史料顯示, 由於喪葬從簡, 過了沒幾年, 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毀壞了。沒有隨葬金玉器物, 也不為盜墓者所重視, 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 沒有植樹, 幾個朝代之後, 曹操墓所在便無人知曉了。到唐代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麼疑問, 唐太宗李世民曾為曹操墓作祭文, 但從北宋開始, 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 但現實之中沒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從北宋開始, 曹操被定型為奸雄, 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而剛好在鄴城以西有北朝墓群, 被傳為曹操的七十二疑塚變得順利成章。曹操墓七十二疑塚的說法在宋代以後進一步強化。宋代後期, 宋金對峙, 宋朝出於政治需要, 以蜀漢自居, 謾罵金朝為奪權竊國的曹魏。金朝乾脆就以曹魏為正統, 推崇曹操, 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經難以辨認, 於是, 金人也就將錯就錯, 就以七十二塚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到了元代, 人們對軟弱慘遭滅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懷念, 同時對元朝異族統治極度不滿, 於是藉古諷今, 更加醜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羅貫中寫《三國志通俗演義》時, 也是秉承了這種思想。雖然小說之言未必盡信, 但曹操生性多疑卻是史實。《三國演義》中說道, 曹操為了防止後人挖掘他的墳墓, 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 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 設立疑塚七十二, 等到出殯的那一天, 鄴城內所有的城門同時打開, 72具棺木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抬出, 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於是, 後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墳, 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塚。蒲松齡《聊齋誌異》中有一篇《曹操塚》點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設的七十二疑塚之外, 更顯示出其詭詐。
還有曹操效仿張角之說, 據說, 在曹操設置"七十二疑塚"的幾十年後, 司馬氏篡奪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對曹操有宿怨的大臣們聯合起來, 四處尋找曹操的真墳, 想把他的屍體找出來打碎掉, 以謝天下。可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 也沒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屍體, 最後萬般無奈之下, 這些人發佈公告稱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墳墓, 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職。佈告貼出去一個多月, 仍沒有人來應召。 就在這些人幾乎喪失信心時, 一個白髮老頭揭了榜文來到京城洛陽, 說自己有辦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員們一聽半信半疑, 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著老頭沿京城不遠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 老頭左看右看, 終於在一個地方停下來, 指著一處土丘說, 就在這裡。士兵們開始挖, 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屍體。老頭所指的地方位於洛陽以西, 是從堤旁鑿穴, 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們進入墓室, 將金銀財寶一掃而空; 又把曹操的屍體搬出, 剁成碎塊, 甩入河中餵了烏龜。最後,
官員們吩咐請出白頭老人, 準備給他官做, 可是老頭消失了, 像是神仙一樣無影無踪。官員們後來經過多方打探, 才知道老頭之所以曉得曹操的墓地所在, 是因為他是黃巾起義 張角三兄弟的後人。曹操是以鎮壓黃巾起義發的家, 當年, 張角在廣宗病死, 黃巾起義失敗。參加黃巾起義的將領們, 為了保護自己領袖的屍骨, 在鄰近的縣埋了許多假墓碑, 欺騙官軍。官兵們找遍了方圓三百里地面, 挖遍了幾十座立有"大賢良師"的張角墳,
也沒有找到張角的屍體。只有曹操不肯善罷甘休, 他用軟硬兼施的辦法, 從叛徒的口中得知了張角真墓的秘密。 於是, 親自帶領兵馬開赴張角的老家鉅鹿郡內, 在老漳河邊鑿穴探墓, 終於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張角的墓室。他吩咐把張角的腦袋割下來, 帶著人頭回京城報功。曹操由此深受啟發。他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 又把參與修墓的人全部殺掉, 想躲過後人的懲罰。可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 張角兄弟的後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詭計, 為自己的祖宗報了仇。
隨著這些傑作的流傳, 曹操墓之謎就更加引人注目, 也更加撲朔迷離。曹操七十二疑塚, 自此起始傳天下。 但這個傳說能讓人相信, 更是因為確實有眾多墓塚小山似的羅列於漳河兩岸, 即所謂“漳河累累漳水頭, 如山七十二高丘”。清代毛宗崗根據陶宗儀的《輟耕錄》等數據,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加入了“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 設立疑塚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
恐為人所發掘故也'”的句子來。 從此以後, 漳河岸邊的北朝墓地也就被傳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塚了。
毋庸置疑, 曹操的節儉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氣的。曹操在其死前兩年就下過一道命令, 命人為他在西門豹祠西邊高原上的貧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 並特別囑咐說, 陵墓要建在高地上, 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墳頭, 也不要做什麼記號。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 曹操在洛陽病逝, 同年二月葬於高陵。後人猜測, 所謂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門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傳說畢竟還是傳說, 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裡, 還是要從他臨終時的遺令談起。這份遺令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陸機於無意中在宮內秘閣發現的。全文如下:古之葬者, 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 因高為基, 不封不樹。《周禮》 塚人掌公墓之地, 凡諸侯居左右以前, 卿大夫居後, 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 宜陪壽陵, 其廣為兆域, 使足相容。這就是上面提到"不做記號不做高丘"的曹操的臨終遺言。在遺令的最後, 曹操還提到了銅雀台, 他吩咐他的妻妾們, 在邯鄲臨漳 鄴城銅雀台的公堂上安放一張六尺大床, 掛上靈帳, 並供上乾果祭品, 逢到每月的初一、十五的上午, 向靈帳奏樂歌舞。同時, 遺令還囑咐他的群臣, "汝等時時登銅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後人便依據這篇遺令裡所說的內容, 以銅雀台為中心, 尋找曹操的陵墓, 但由於種種原因, 始終未果。這封遺令雖然不能幫人找到真的曹操墓, 但卻解決了一件事:徹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塚"的存在。在這篇遺令中, 曹操明確規定他的壽陵需要建在西門豹祠的西原上, "因高為基", "不封不樹", 也就是說, 陵墓必須建在地勢高的地方, 上面既不要封土, 也不要種樹, 沒有任何標記。這樣看來, 臨漳、磁縣境內的"七十二疑塚", 卻是人工封土堆積而成的, 這些墓塚小的高數丈, 大者則高數十丈, 遠遠望去, 宛如一座座小山。其中一座叫申莊鄉的天子塚, 其封土長九十米, 寬八十米, 高四十米。這顯然不符合曹操所規定的形制。
2009年12月底, 西高穴曹操墓被發掘, 著名學者汪宏華發表文章認為, 即便當前發現的曹操墓是真實的, 也不能否定《三國演義》中曹操指示建造七十二疑塚的說法。汪宏華認為:“《三國演義》原是從歷史而來, 從《三國志》演義而來。位於歷史之前的只能是考古、考證、考據。不過, 我這位書生也並非無話可說, 現在的歷史學者、考古學家動則蔑稱《三國演義》不過是評書, 羅貫中不過是說書人。這次也不例外, 又有權威人士開始斥責《三國演義》中的“七十二疑塚”系子虛烏有。對此, 我無法苟同。”即便曹操設置疑塚, 也不可能大興土木。 試想,
他戎馬一生也無非是為了給兒子曹丕留下一份基業, 適時登基稱帝,
不會在自己的疑塚上花費太多。 他的所謂七十二疑塚只可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土丘加上簡陋的墓室。 也就是是說, 儘管現發現的墓室規模不算太大, 也足以相信它是真的。
曹操墓究竟在何處?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說法, 有漳河水底說, 有許昌說, 前幾年還出現了曹操的墓葬在鶴壁發現的報導。在這眾多說法中, “七十二疑塚”最為流行, 而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曹操墓的確認, 推翻了上面的所有說法, 並最終終結了曹操墓的千古歷史疑案。曹操墓位置的確定源於多年前發現的一塊後趙時期的魯潛墓誌。1998年4月, 在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處的機磚場裡, 該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時挖出一塊墓誌。這塊墓誌埋在地下2米深處, 高20.7厘米、寬31.3厘米, 隸書志文, 共14行126字。根據墓誌志文, 墓主為卒於後趙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魯潛, 其官至後趙大僕卿都尉, 正三品官員,
屬於朝廷的重臣級別。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是, 志文提到了魯潛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與距離:“(魯潛)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步, 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 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 北迴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考古專家說, 這裡所說的魏武帝陵應該就是高陵(西陵), 高決橋應該為高穴橋, 古代“決”通“穴”, 這說明曹操的墓地應該在西高穴村附近。按唐代《元和郡縣圖誌》中記載的“魏武帝西陵在縣西三十里”, 因此位置也相符。歷史上記載魏文帝曹丕曾從水路上前往祭奠其父親, 當是指沿漳河溯流而上, 而西高穴村西不遠處的漁洋村就有古渡口一處。此村的歷史延續達4000年, 曾是華北重鎮之一。經過歷史的分析和考古的印證, 考古專家把曹操墓的範圍一步步縮小, 最終把目標指向了西高穴村。目前國家文物局已認定河南安陽西高穴東漢大墓為曹操高陵, 七十二疑塚的傳說已成歷史, 但曹操墓的真偽, 依然受到多方的質疑,
有人認為是曹魏大將的墓穴, 最近更多人傾向相信可能是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的墓地, 有人認為在全面考堪解釋疑團前就確認曹操墓是比較草率甚至可能有經濟因素, 看來曹操墓還是要用更多時間去考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