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庵, 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北30公里 , 南距李莊鎮2公里 , 西瀕沂河, 東臨205國道。青山庵依青山而建, 是商周至漢代的文化遺址。青山庵遺址於1988年發現, 從斷崖觀察, 文化層厚約3米 , 屬黃沙土夾雜有紅燒土。青山庵據推斷始建於公元160年左右。青山庵昔有《如來佛碑》載:“蓋自漢唐以來……此裏名青山庵者, 唐故將封青山神因名。”公元758年, 唐肅宗因村民顏季明在評定“安史之亂”中忠烈而死, 被封為“青山神”, 禦撥重金重修青山庵。據《郯城縣誌》記載:三國時期王朗之女, 出家李莊青山庵為尼。《郯城縣誌》又記載, 公元200年, 三國時期王朗攜家眷路過青山庵, 其女兒病重, 在此出家為尼。王朗舍钜資重建大雄寶殿三間、觀音閣三間、東西廊房各五間、禪房數間、佛像近百尊。然而, 查閱史料, 王朗並沒有女兒之記載。難道縣誌記載有誤?
王朗(?—228年),本名嚴, 字景興, 東海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 在曹魏官至司徒(相當於宰相), 一門顯赫。對於王朗的故事與傳說甚多。有與孔融同朝為官“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後漢書·邊讓傳》敍說, “府掾孔融、王朗並修刺候焉”。有“華王優劣”的故事, 話說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 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一起避難, 華歆立刻表示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 怎麼不行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 王朗想要丟下搭船的人。華歆說:“最初我對帶不帶他表示猶豫, 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 怎麼能夠因為情況緊迫就把人家拋棄了呢?”於是繼續帶著那人一起逃跑。世人便根據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品行優劣。《三國演義》中也有諸葛亮罵死了王朗的記述。
然而, 對王朗的家史卻甚少記載, 鮮為人知。惟《郯城縣誌》有記載:王朗有一女兒被送到青山庵出家為尼。當然也不可能是空穴來風。但是, 在查閱史料《三國志注·蜀書八》中發現, 王朗家屬中確實有一個女的。史料記述:王朗有一個兒子王肅, 有二個孫子王惲、王恂, 一個孫女王元姬。王朗的兒子王肅(195—256),是曹丕時期的御史大夫, 封為安陵亭侯、蘭陵侯, ,還為儒學大師。孫女王元姬(217—268),嫁給了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事中的司馬昭, 也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親生母親。這個記載說明的是王朗有孫女嫁與司馬昭為妻,
與王朗有女出家為尼依然相悖。
此外, 也有記載敍說, 王朗在給蜀漢故友許靖的信寫到:“僕連失一男一女, 今有二男:大兒名肅, 年二十九, 生於會稽;小兒裁歲餘。臨書愴悢, 有懷緬然。”可見, 王朗是有一個女兒的。據至此推斷, 在王肅5歲時, 王朗的女兒就出家為尼了。後來在王朗、王肅出道及鼎盛時期的記載中, 就有可能抹去了其女兒的一筆,
王朗歲餘的小兒子也沒有記載。這一發現, 也填補了史志記載王朗有女兒之空白。
歷史上王朗其實是壽終正寢, 並非被諸葛亮罵死。《三國演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動, 深入人心。罵死王朗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辯才, 其實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現實中, 王朗是東海郯人, 年輕時拜太尉楊賜為師學習經書, 後以“通經, 拜郎中, 除菑丘長”。楊賜於漢靈帝中平二年(182年)死後, 王朗棄官為老師守孝。後來官府察舉王朗為孝廉, 徵召他到府任職, 他都沒有答應。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 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謙看中, 並任命他出任徐州治中, 協助陶謙治理內務, 掌管文書。192年, 曹操率兵鎮壓兗州一帶, 當時馬場湖住著一位隱士便是王朗, 曹操連忙備下聘禮, 親自登門拜訪。誰知王朗稱疾不見, 曹操只好怏怏而回。第二次又去拜訪, 王朗又說得和母親商議。第三次又去拜訪, 王朗見曹操確有誠意, 也不好再推, 只得應允。曹操十分器重王朗的才華, 於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召王朗入朝, 推舉他為諫議大夫, 參司空軍事。公元213年, 曹操被封為魏公, 王朗則被擢升為軍祭酒領魏郡太守, 後來又歷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魏明帝曹叡登基後, 改任王朗為司徒, 並將王朗晉封為蘭陵侯, “增邑五百, 並前千二百戶”。王朗不僅是一位元元元身居高位、列三公的政治家, 而且還是一位博識能文、擅長奏疏的學者。他平生著述甚豐, 曾著有《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書。太和二年(228年), 王朗死, 諡號成侯。
傳聞王朗死後遷葬故里, 魏主降旨, 自長安至王朗家鄉, 一路上建有七十三座墳, 葬禮十分隆重。可諸葛亮有心讓王朗死也不得安身, 魏軍中散佈謠言:“座座都是金頭玉身, 花了黃金萬金”, 王朗疑塚結果被盜七十二座。只有家鄉這一座因由族人看管而保存下來的一座, 也是王朗的真墓。正史裏的王朗, 一些舊志及文獻皆說其歸葬之處在大村, 而沒有明指在大村何處。如顧乾的《雲臺山志》:“大村有王朗墓。”姚陶的《遊雲台記》:“大村有石劍二,高丈餘, 倒插土內, 即魏王朗墓。”而《雲台補遺》則明確指出:“王朗墓在彌陀庵北, 有土墩。”目前考證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七十二疑塚"真墓在連雲港花果山下的大村。
“七十二疑塚”很多時候用來代指傳說中的曹操墳墓。在古人看來, “七十二”只是個概數, 非實指, 因此“七十二疑塚”僅舉大數而言, 僅為感慨曹操疑塚之多。曹操與王朗兩位“七十二疑塚”墓主人在生前是否由此深受啟發, 或者王朗效仿曹操的做法, 已無從考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