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6

獻帝平安渡餘生 玄孫漂洋過日本

據了解, 西晉時,  漢獻帝劉協玄孫劉阿知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與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離開中國本土飄洋過海幾經艱難於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到達日本成為劉姓在日本的始祖並被後世尊稱為阿知王
公元220, 漢獻帝劉協被曹丕降封為山陽公, 他和夫人曹氏遷往山陽(今焦作), 在曹魏勢力監督下生活。劉協不以政治為意, 而是關切民生, 體會百姓之苦。漢末曹魏時期, 瘟疫流行, 白骨遍野, 對醫藥的需求極其迫切。劉協聰明睿智, 很有學問, 在皇宮中接觸和掌握的醫藥知識比一般的人多。他就以醫為業, 造福山陽百姓, 他曾多次到雲臺山及附近采藥。焦作地區山靈水秀, 藥材遍地, 像雞頭黃精等以及被後世稱為四大懷藥(地黃、山藥、菊花、牛膝)的道地藥材, 在當時已經得到普遍應用。因此, 經劉協所治、存活者甚眾, 百姓皆感激涕零, 山陽不少地方都為他建廟立碑, 以志紀念。在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內的石刻畫像中, 仍有山陽公行醫圖


劉協的嗣子劉馮早逝, 因此, 在劉協去世後, 由嫡長孫桂氏鄉侯劉康襲第二任山陽公。劉康在位51, 西晉代魏後仍舊襲爵山陽公, 直至晉太康六年(285年)去世, 他的兒子劉瑾繼任。劉瑾在位4, 于太康十年去世, 其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劉秋襲爵20, 於西晉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亂華時被胡人所殺, 山陽公封國至此滅亡。

漢獻帝劉協的後裔, 主要分佈在今焦作一帶, 一部分則遷居到了日本。據日本《大藏朝臣原田家曆傳》(即原田族譜)記載, 山陽公劉協有一個玄孫劉阿知, 大概是山陽公劉秋的兄弟輩, 于劉秋襲爵為山陽公時, 見當時天下混亂之象已生, 遂於是年五月初一召集家臣商議對策。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 恐有覆滅之禍, 聞東國於日本, 有聖天子”, 遂決定率家族東渡, 前往日本避難。其實, 早在秦漢時期開始, 中國就有一些人員因出使、避難等原因開始渡海到日本。傳說秦始皇時, 為給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 有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往東渡海到日本(古代曾稱為扶桑)。東漢初年, 日本曾派使節到中國朝見, 光武帝劉秀曾賜給日本國王漢倭奴國王的金印。

劉阿知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 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 又稱阿知使主。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 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 便於農曆51召集舊臣商議對策。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 恐有覆滅之禍, 聞東國於日本, 有聖天子", 遂決定率其家族東渡, 前往日本避難。這樣, 劉阿知便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 離開中國本土, 飄洋過海, 幾經艱難, 於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來到日本。阿知王到達倭奴國後, 被倭奴國國王賜號東漢使主, 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據《日本書記》記載, 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經高句麗至吳地, 求得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織工至日本。履中天皇即位前, 住吉仲皇子企圖謀殺履中, 取而代之。幸虧阿知使主探聽到這個消息, 並通知了履中才使其倖免於難。後來履中即位, 升阿知使主為藏官, 賜予大片食邑。阿知使主一族枝葉茂盛, 分佈在攝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國。後又被天皇賜姓漢直”, 又稱東文氏。其族人繁衍愈眾, 分為大藏氏、阪上氏、原田氏、高橋氏、丹波氏、多紀氏、施薬院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島氏......等數十氏。在今天日本的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 現在都有阿知宮”(檜隈寺跡及倉敷阿知神社), 是後人祭祀阿知王的場所。


據記載, 當年隨阿知王來倭奴國的, 還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個姓氏。阿知到倭奴國國王後, 又奏請倭奴國國王, 派遣使都前往高麗、百濟、新羅等國, 將許多流落在這些地方的同鄉族人招來倭奴國國王。因人多地狹, 倭奴國國王又將他們分置各地。


日本大化《新撰姓氏錄》記載, 阿知使主的兒子劉賀都, 後被日本雄略天皇賜姓為直, 子孫因此以直為姓。他的兒子山木直, 是兄腹祖也, 本名山豬;次志努直(一名成努直), 是中腹祖也;次爾波伎直, 是弟腹祖也。其中, 山木直又是日本民忌墳、檜原宿禰等二十五個姓氏的共同祖先。爾波伎直則是山口宿禰等八個日本姓氏的共同祖先。志努直的後裔後來也衍生出數十個日本姓氏。

作為漢朝皇族的劉氏移民倭奴國一事, 在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上都有記載, 因此應屬歷史事實。這部分劉氏族人拓殖倭奴國後, 大都沒有繼續使用的姓徽, 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 衍變成新的日本姓氏。他們移民倭奴國, 帶去了當時中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 極大的促進了倭奴國文明的發展。因此, 他們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質, 很快成為倭奴國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如阿知使主的兒子劉都賀就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倭奴國, 他因此被稱為都賀王。特別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時代(公元930946), 阿知王後裔、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十五代孫大藏春實官任征西將軍, 為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于日本朱雀天皇天慶三年(公元940)農曆53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和賞賜, 被賞賜錦禦旗、皇族紋章、軍配。當此之時, 這支劉氏皇族後裔恩寵偉大, 威勢極盛

自從大藏春實之後, 大藏家族一直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顯要職務。當年劉阿知歸化倭奴國後, 被賜姓為東漢使主。到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2)四月八日, 阿知的後裔被賜姓"阪上", 再到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1)農曆101, 阿知的後裔又改賜姓為大藏

大藏氏中的大藏春實, 因功被封為征西將軍後, 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築城。此後, 他的後裔就世代居住在原田城。到日本天承元年(公元1131), 這支居住在原田的劉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 形成今天日本社會中最著名的姓氏家族。(注:原田氏是有多個源頭的:除了大蔵姓原田氏還有 三河の大蔵姓(平姓)原田氏の他、美作菅家(桓武平氏)原田氏、遠江藤原姓工藤氏族、藤原姓菊池氏族原田氏、菅原姓原田氏、伯耆東郷姓原田氏(東郷氏)、指宿氏族平姓原田氏)到如今, 原田家族已傳衍到劉邦的第九十三代。這支源出中國劉氏的日本原田家族, 在日本九州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高祖神社 金龍寺)。他們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 注明自己的劉邦的後裔, 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氏遠祖進行定期祭祀。


據劉邦第七十一代孫、日本高橋通泰先生提供的《島田高橋家系圖》記載, 這支加入日本大和民族的劉氏後裔, 傳到大藏春實的第九代孫大藏種直, 生有五個兒子, 他們的後裔分別形成五個新的姓氏:太郎大藏賴種, 移居高橋城, 以高橋為氏, 後裔形成今天日本的大藏()高橋氏;次郎大藏幸種, 移居江上城, 以江上為氏, 後裔日本的大藏江上氏;三郎大藏種雄, 以秋月為氏, 是為大藏秋月之祖;四郎大藏種成, 分居原田城, 以原田為氏, 後裔形成日本的大藏原田氏;五郎大藏種景, 以波多江為氏, 成為大藏波多江氏的開姓始祖。到今天, 由中國劉氏繁衍而成的日本高橋氏, 已傳到劉邦的第七十三代。

《大日本史》中的記載:“阿知使主, 漢靈帝之曾孫也。及漢禪魏, 因神牛教, 出往帶方, 得保帶瑞, 其象類宮城, 乃建國邑, 保其民庶。後告父兄曰:「吾聞東國有聖主, 盍往歸焉。若久居於此, 則恐取覆滅。」率子都加使主, 女弟迀興德, 及七姓十七縣人口, 歸化。實應神帝二十年也。詔賜高市郡檜前村而居焉。奏曰:「帶方男女皆有才藝。近者寓百濟、高麗之間, 心懷猶豫, 未知去就。請垂天恩, 遣使召之。」帝敕使八腹氏召之, 以為公民。諸國漢氏, 其後也。三十七年, 奉詔與都加往吳, 求縫工。先至高麗, 請鄉導。高麗王使久禮波、久禮志二人導之抵吳, 得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女王。四十一年, 歸到築紫。胸形大神欲得之, 阿知留兄媛而去。到攝津武庫, 會帝崩, 因獻三女於仁德帝。履中帝之為皇太子也, 住吉仲皇子反, 阿知與平群木菟告變, 扶皇太子上馬而走。皇太子即位, 舉為藏官, 而賜食地。”


劉阿知後裔子孫中, 有知醫、習醫之人隨劉阿知東渡之後, 將中國的醫道代代相傳, 以文明之術醫蠻荒之病, 最終使劉姓後裔中的一支——丹波氏。丹波氏家族, 從著《醫心方》的丹波康賴任宮廷典藥頭算起, 19世紀的丹波父子管理幕府醫學館, 曾掌控日本皇家醫藥機構千年之久, 成為壟斷日本醫學最高地位上千年的大家族。大名鼎鼎的丹波父子”, 18世紀中國乾嘉學派的影響, 建立了日本醫學史上的折衷學派”, 其中丹波元簡曾在一本書的序言中, 稱自己是漢獻帝劉協的後裔, 漢名劉蕆庭。丹波氏家族及丹波父子至今仍為後人景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