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 歷代各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 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 影響頗大, 說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 令呂布誅除董卓。民間傳說其為山西忻州人, 與名將關羽為同鄉。近年也有人根據實物和史料作出另一個推斷, 貂蟬極有可能是河北邯鄲永年人。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 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
到底貂蟬是否由不同年代, 不同文人雅士合力杜撰的人物?到底為何千多年來, 多有學識多有執正之士竟任由一個不存在的人物與歷史上三位重要美女合稱四大美人?
中國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形象, 主要見於《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小說演義。登場於《三國演義》第8、9、19回。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 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 願為主人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 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 定下連環美人計, 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係。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裏許配給呂布為妻, 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 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間。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妾之後, 心懷不滿。一日, 呂布乘董卓上朝時, 入董卓府探望貂蟬,
貂蟬和呂布相約來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對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 呂布憤怒。正巧被董卓回府撞見, 發怒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 直刺呂布,
呂布飛身逃走, 從此兩人互相猜忌, 王允便說服呂布, 剷除了董卓。從而留下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中, 呂布將要敗亡之前, 貂蟬有過短暫的出場, 勸誡呂布“將軍與妾作主, 勿輕身自出”。呂布放棄了陳宮的妙計,
被擒身亡。呂布死後, 羅貫中沒有再向讀者介紹貂蟬此後何去何從。
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女性形象, 其善歌舞, 色伎俱佳, 憑藉自己的美貌智慧在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 輾轉于各諸侯之間。《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分別用兩首詩歌來讚歎貂蟬的歌舞雙絕, 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裏人, 驚鴻宛轉掌中身, 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 好花風嫋一枝新, 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 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 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 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 不知誰是楚襄王。”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閉月”之稱, 意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麗。
正因為貂蟬事蹟不見於正史, 以致貂蟬的身份, 出身, 生平皆有不同說法:
關於貂蟬的身世, 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 東漢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 字子師。初為郡吏, 靈帝時, 任豫州刺史, 獻帝登基後任司徒。王允為了剷除董卓, 想用美人計來達到目的。於是他想到了貂蟬, 王允對她說明了其中情由及利害關係, 並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蟬按王允的要求, 以她的美色挑起了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 最後, 利用呂布殺了董卓, 為王允排除異己立下了汗馬功勞。事成後, 貂蟬在花園裏為王允祈禱拜月, 正巧此時有一片彩雲遮月。王允見之曰:“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面去了。”據此,
後人都傳說貂蟬有“閉月”之容。
第二種觀點認為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 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 字仲穎。本為涼州豪強, 靈帝時, 任並州牧。昭甯元年(西元198年)率兵入洛陽, 廢少帝, 立獻帝, 專斷朝政。曹操與袁紹等起兵反對, 他挾獻帝西遷長安, 自為太師, 後來為呂布所殺。據《後漢書·呂布傳》載:“卓以布為騎都尉, 誓為父子, 甚愛信之。常小失意, 卓拔戟擲之, 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閣, 而私與侍婢情通, 益不自安。”這段記載的就是鳳儀亭擲戟之事。由此可知, 貂蟬是與呂布情通的董卓婢女。
第三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之妻。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 :“建安(漢獻帝年號)元年六月, 夜半時, 布將河內郝萌反, 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 詣廳事閣外, 同聲大呼, 布不知反將為誰, 直牽婦, 科頭袒衣, 相將從溷上排壁出, 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 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 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 將軍一出, 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
如在蹉跌, 將軍當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 已為將軍所棄, 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
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 愁悶不能自決。”這裏描述的這位科頭袒衣的婦人, 就是呂布之妻貂蟬。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據《三國志·關雲長傳》注引《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布於下邳, 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 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 又屢啟於公, 公疑其有異色, 先遣迎看, 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知秦宜祿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 因為關雲長先想娶其為妻, 可是由於曹操“自留之”, 所以引起關雲長的妒忌。他妒火中燒, 一刀便把秦宜祿的妻子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就是以此事創作而成。因此, 秦宜祿之妻也成了傳說中的貂蟬。
至於貂蟬的出身究竟在哪里?一說是甘肅省臨洮縣, 一說是陝西省米脂縣, 一說是山西省忻州市, 最近還有河北省邯鄲市, 這些地方都有關於貂蟬的相關遺址和紀念場館, 而且這三個地方的政府都一再表示, 自己才是貂蟬的真正故里。
臨洮之說源於《三國志》正史裏曾寫道, 董卓府有一侍婢, 名紅昌, 呂布跟此婢有曖昧, 而董卓當時是甘肅臨洮人, 董卓東進京城所帶侍婢應該是貂蟬的原型;在《三國志平話》也提到, 貂蟬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 家長是呂布, 自臨洮關相失……”;及到清朝的《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臨洮山川考講到呂布和貂蟬的故事, 並指出胭脂川在臨洮城西30裏, 呂布所騎胭脂馬出於此;至今在臨洮、臨夏的一些地方, 每年有迎神賽會活動, 其中有一出“關公斬貂蟬”劇碼, 足見貂蟬在當地民間流傳廣泛;臨洮現有貂崖溝及貂蟬洞遺址, 當地很多居民也都姓任;所以斷定董卓當時帶侍婢(貂蟬)進京應該是從家鄉臨洮帶的, 而不可能從陝西米脂和山西忻州去帶。
“在中國正史裏, 貂蟬這樣的小人物是不會寫進去的, 但《中國上下五千年》裏, 描述有貂蟬的故事, 從民間傳說和其他史料以及眾多實物遺跡分析看, 貂蟬的故里就應該在臨洮。”曾研究貂蟬十多年的臨洮縣文史研究者吳寶強老人如此表示。自古以來, 臨洮民間就有“貂蟬故里在臨洮”的傳說。《錦雲堂·連環計》劇中記載:“貂蟬臨洮人, 姓任, 名紅昌。因兵亂, 流落司徒王允府中, 貂蟬聰慧多智, 王允以親女相待。”臨洮古城裏也曾留有董卓府、董卓墓等遺跡, 都說明董卓當時在臨洮生活了較長一段時間, 作為其侍婢出自臨洮應該無疑。
米脂故里說則因陝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指米脂的女子長得漂亮, 綏德男子長得英俊。《米脂縣誌》裏也有記載:三國時的天下美人貂蟬是米脂人。” 和“才貌雙全的呂布是綏德人”。
有人認為貂蟬的故鄉在忻州木耳村, 其村盛產木耳, 後來因為村口長出一顆大靈芝亦稱為木芝村。有其以下根據:其一:元代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劇中貂蟬對王允有一段表白:“孩兒……是忻州木耳村人氏, 任昴之女, 小字紅昌”;其二, “忻州沒好女, 定襄沒好男”之傳說民間流傳已許久;其三, 木耳村西南有貂蟬墓。“文革”後期, 造田平墓時發現了城磚、墓磚都與貂蟬有關;其四, “文革”前木耳村有貂蟬故里的路碑;其五, 木耳村有王允街;其六, 相傳貂蟬出生前三年, 木耳村桃花不開,
直到如今, 此地桃樹依然生長不旺……
2007年4月初, 在邯鄲冀南古玩城內發現了邯鄲市永年縣出土的一件唐代墓誌和一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細讀銘文,
唐代墓誌中提到的是“貂蟬里”, 石刻中提到的是“貂蟬村”。出土的八棱形宋代石刻高60釐米, 重約半噸, 豎刻文字41行, 每行文字不等, 約有千字左右。在這件石刻文字中, 提到“乾興元年(西元1022年)八月一日 戊戌時立”, 其中還有“永年縣貂蟬村木匠都料馬誼”等工匠的名字, 明確提到了永年縣貂蟬村的地名。石刻下部還刻有熊獸及舞人等圖案, 是一件十分珍貴的石刻。
唐代的村級組織稱“里”, 到宋代則稱“村”。從出土的唐代墓誌和宋代石刻可以看出, 當地有個貂蟬村, 在唐代被稱為“貂蟬裏”, 到宋代被稱為“貂蟬村”, 而貂蟬生活的時代距唐代也只不過400餘年。那麼, 貂蟬村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為何不見唐、宋以後的地方文獻記載?貂蟬村極有可能己因為洺河氾濫引起自然改道而沖毀的。有了唐志和宋刻這兩件實物證據, 可以推斷貂蟬必然和永年有某種重要聯繫, 甚至貂蟬很有可能就是邯鄲永年人。
四川省成都市有市民提供線索, 認為貂蟬不但確有其, 而且墓葬在成都北郊, 引起史學界關注。專家認為, 可以肯定當年出土過這樣一塊碑, 但由於年代久遠, 加上當時收藏者、目擊證人都不是專家, 時過境遷, 回憶的誤差也大。專家呼籲民間收藏者將此碑捐獻出來, 為四川歷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翔實的材料。
其實, 歷史上有無貂蟬其人至今尚無定論,
有人說她是歷史人物, 有人則認為是戲曲小說中塑造的一個形象, 而在民間則廣為流傳。但在經濟價值, 發展旅遊的前提下, 誰是真正的‘貂蟬故里’, 各地一直爭議著。
死因之謎
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 《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元代雜劇《白門樓呂布被擒》中, 貂蟬背負起害死呂布的駡名, 還讓她因此被處死。而在另一出戲劇《關公月下斬貂蟬》中, 貂蟬也被看作是紅顏禍水, 而關羽為了避免重蹈董卓、呂布的覆轍, 最後將她斬首。其結局分別形成了“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
“慘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種不同的版本:
第一種版本是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 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 但關羽拒絕受納這位污點美女, 怕其水性楊花, 朝三暮四, 難免為他人所玷污, 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 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 拔劍痛斬美人于燈下。
第二種版本是另一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 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 使其為自己效力, 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 上下挑逗, 關羽心如磐石, 為了自己不受魅惑, 殺死了貂蟬。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 明代以來, 貂蟬和關羽的形象, 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準。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 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 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 贏得關羽的愛慕, 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 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 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 削髮為尼, 曹操派人追捕, 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 貂蟬毅然觸劍身亡, 一縷幽怨的香魂,
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有四個核心版本:
第一種版本則稱貂蟬本是曹操送給董卓用來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 後來成為了董卓的侍婢, 並挑撥呂布殺死了董卓, 在“長安兵變”呂布敗走後貂蟬又落入了李傕之手, 再次挑撥李傕與郭汜自相殘殺, 在李傕被曹操擊敗後貂蟬最終回到了曹操身邊。這一版本相對來說比較有歷史依據。
第二種版本是貂蟬出家為尼, 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 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 最後在尼姑庵裏壽終正寢。
第三種版本則宣稱關羽不戀女色, 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 而貂蟬則一直守節未嫁, 終於熬成了一個貞烈老嫗, 被鄉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 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 她所搭建的戲臺, 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
第四種版本稱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 並送往成都定居, 本想在功成名就後雙宿雙棲, 不料自己兵敗身死, 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 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在史學界, 有人只承認貂蟬是宋元以來,
話本、戲劇、小說中塑造的人物, 但也有人認為貂蟬的存在是真實的,
“貂蟬不見史傳, 但證諸稗史, 傳聞鑿鑿, 諒非無稽。”
認為貂蟬存在的認為:
貂蟬實有其人的, 林則徐的好朋友梁章钜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 他說:“貂蟬事, 隱據《呂布傳》, 雖其名不見正史, 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小棲霞說稗(bài)》, 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更有的人據此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考證和分析, 進而得出了一定是應該有貂蟬這個人的如下具體觀點:
第一、從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說分析:
四大美女:西施, 王昭君, 貂蟬和楊玉環, 是每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 我們可以看到, 先不討論貂蟬, 看其他三位, 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貂蟬, 只《三國演義》上演了美人計, 但《三國演義》的這幾章節真就會是虛構的嗎?《三國演義》, 並不是瞎說, 雖然有些是虛構, 但是這個人物沒有虛構, 因為如果真是虛構, 我們會近千年來把三個真實的美女和一個虛幻的人物一起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這個老百姓念叨近千年來的四大美女, 肯定都是有真實依據的。
第二、從歷史記載來分析:
《三國志》, 1500多年來都是被研究三國的人稱為最權威的三國資料, 都是以《三國志》為中心, 但是《三國志》也有一些缺憾:那就是三國志在記載舊漢官員的時候很欠缺, 象王允、蔡邕等人的時候很欠缺, 士燮,
是在他效力孫權時候才開始有比較詳細記載, 劉虞是在他是州牧軍閥時候才有記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三國志》缺少了東漢朝老文臣, 那麼貂蟬, 一個東漢朝臣的歌妓, 陳壽更注意不到了。
貂蟬的名字雖然不見於《後漢書》和《三國志》及裴松之注所引諸書, 但她的原型卻的確是存在的。《後漢書》和《三國志》都說:董卓有一個侍婢與呂布私通, 呂布“恐事發覺, 心不自安”, 這是他殺董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部叫做《漢書通志》的書記載說:“曹操未得志, 先誘董卓, 進刁蟬以惑其君。”刁蟬就是貂蟬, 古代刁、貂二字通用, 刁、貂為一姓。
第三、從呂布殺董卓的原因來分析:
王允如何讓呂布來殺董卓?根據《三國志》記載, 西元192年初夏的一天, “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 天子有疾新愈, 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 將親兵十餘人, 偽著衛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卓至, 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詔’,
遂殺卓, 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趨卓屍, 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 餘莫敢動。”
那麼, 董卓是呂布的恩人, 雖然我們說呂布是有勇無謀的人, 但隨意殺掉自己的恩人, 呂布還是不太可能的。呂布無謀, 必講義氣。那麼, 司徒王允會有辦法讓他殺董卓麼?很顯然, 沒有, 僅僅靠三寸不爛之舌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用一計策。呂布、董卓皆好色之徒, 司徒王允乃一員文臣, 善見人, 定能見此以做文章, 然須美女, 何處尋也?貂蟬者, 其有色, 亦有智勇, 所智者:能使呂、董二人玩弄于司徒鼓掌間。所勇者:竟敢做此連環一計, 事若露, 禪身危。然其亦能將此等事辦好。此乃見貂蟬者真巾幗英雄。
結論就是, 貂蟬可能確有其人, 根據上面所引佚書的說法, 她最初是由曹操獻給董卓的。元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作者佚名)在原來貂蟬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 情節有了許多改動, 後來《三國志平話》和《三國演義》又作了進一步的改編, “歷史形象”變成了“文學形象”, 儘管情節迭有變化, 但董卓、呂布、貂蟬的三角關係以及呂布因此而殺董卓的基本情節並沒有改變。
總之, 貂蟬是有來歷的, 並不是元代戲劇家憑空編造出來的。
據此, 有人認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已經開始進入民間, 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 《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錦雲堂》中, 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 小字紅昌, 靈帝時選入宮中, 掌貂蟬冠, 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並州刺史丁原, 丁原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 貂蟬與呂布相失, 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 禱告呂布, 為王允發覺, 因此密議, 定出連環計。在宋元講史中, 貂蟬也是呂布之妻, 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
認為貂蟬虛構的認為:
貂蟬只是傳說中的美女, 史上有無此人尚無定論。要說有定論, 那唯一的定論就是:“貂蟬有無其人史無明載。”
正史中, 僅僅是在《後漢書•呂布傳》中,
記載了呂布與董卓侍女有染的史實:“卓常使布守中閣, 布與卓侍婢私通, 恐事發覺, 心不自安”, 而董卓怒刺呂布的事也有:“卓性剛而褊, 忿不思難, 嘗小失意, 把手戟擲布, 布拳捷避之”。就是說, 呂布調戲過董卓的某侍女, 心裏有不安,
而董卓並不知道這事, 只是因為別的事跟呂布鬧過矛盾。《後漢書》的王允部分, 也沒提到過用什麼美人計殺董卓的事。流傳最廣的“王允侍女”的臥底事蹟, 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在陳壽的《三國志》裏也沒出現過什麼貂蟬當臥底的故事。被呂布看上的這個身份卑賤的董卓侍女是個小人物, 在史書上被一筆帶過, 姓名與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在此後的史書上也沒再出現過。這個沒幹什麼的侍女, 也不是王允派來的, 名字也不叫貂蟬, 她除了被呂布調戲過什麼也沒幹過!
或者, 有女性崇拜主義者, 將貂蟬說成是捨身報國奇女子, 說她為解救天下蒼生, 為推翻權臣董卓的荒淫統治, 受王允所托, 上演了可歌可泣的連環美人計, 周旋于兩個色鬼之間, 成功使出離間之計, 挑撥呂布將董卓殺死, 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統治, 推動了歷史車輪的進步。
到了21世紀, 據說有三個地方因為“貂蟬故里”進入白熱化爭奪:甘肅省康樂縣建了貂蟬塑像, 陝西省米脂縣建了貂蟬洞, 山西忻州市建了貂蟬陵園, 三地官員都表示, 一定要把貂蟬這個品牌做大做強, 同時信誓旦旦地表示, 自己才是貂蟬的真正故里。臨洮之說源於《三國志平話》, 而此書卻由民間傳說組成, 例如 “司馬仲相陰間斷獄”、“龐統變狗”之類的封建迷信故事, 毫無歷史價值。忻州之說源於元雜劇, 還有當地民謠, 也沒有說服力。米脂之說更有趣, 說是貂蟬之母是從天界偷偷下凡的牡丹仙子, 與獵人相好之後在洞裏生下貂蟬, ……更是玄而又玄。有新聞稱, 某老人曾于1971年在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刻有貂蟬事蹟的古碑, 可惜, 古碑早就找不到了。即便真有古碑, 也要考證真偽。
「貂蟬」一名, 在歷史上本身有實際的意義。據史書記載, 「貂蟬」貂指貂尾, 蟬指附蟬。秦始皇讓將軍在頭盔上縫貂尾, 讓謀士在帽子上縫貂尾。除了縫貂尾, 秦始皇還要求縫「附蟬」, 就是用白玉或金箔等材料做成蟬的樣子, 縫在頭頂。秦朝的將軍和謀士頭上就有1條貂尾和幾隻附蟬, 合稱「貂蟬」。秦始皇往大將和謀士頭上放這兩樣東西, 是希望他們能像貂一樣聰明伶俐, 能像蟬一樣品行高潔(蟬站在高枝之上, 喝樹汁度日)。漢朝侍中和中常侍頭上有貂蟬。魏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及兩宋, 貂蟬一直都是部分高官頭上必不可少的東西。
相信各位看官讀罷以上爭論, 都知道其實當中沒有一個是最有說服力, 最有根據的說法。或者貂蟬只宜活在神話中, 不許人間尋真相。正因為不見於正史, 才能讓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為其潑上不同色彩, 這才是最引人之處, 這才是最美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