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果, 傳說為諸葛亮的女兒。一直以來, 諸葛果均是以神仙形態出現, 最早大概出現於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仙傳拾遺》(已佚)。到了南宋魏了翁《鶴山集》〈朝真觀記〉則明確有提及諸葛之女昇天的傳說。及到元代趙道一《仙鑒》等三部。而一般人對「諸葛果」的認識, 大概都會引清代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當中有引《歷代神仙通鑒》記載諸葛亮女兒的名字, 《歷代神仙通鑒》為清代徐道所著, 記錄從上古到明代的神仙歷史,
因此諸葛果不見於任何正式史書,
加上其白日升仙的事跡, 一般人只好把其人其事作為虛幻相傳。
傳說成都西南有朝真觀, 即乘煙觀。相傳, 諸葛果在這裏避戰亂, 最終修成仙道, 羽化升天。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引用南宋魏了翁的《朝真觀記》:“出(成都)少城西北, 為朝真觀, 觀中左列有聖母先師乘煙葛女之祠。故老相傳, 武侯有女, 於宅中乘云輕舉。唐天寶元年, 章公始更祠為觀, 奏名乘煙。”【澍案:忠武侯女名果, 見《仙鑒》(即歷代神仙通鑒),
以其奉事禳斗之法, 後必證仙果, 故名曰果也。鶴山非妄語者, 乘云上升, 未可以為誕矣。】
徐道《歷代神仙通鑒-上冊》卷十·第六節中:「遇宮嵩(即宮崇)細談仙侶救杜燮(即士燮)特用神丹:孔明深慨, 呼三子一女出拜, (諸葛)均曰:“三兄分仕三國, 吾宗當興。”孔明蹙額曰:“安不忘危, 《易》之知幾呼, 聞(諸葛)恪侄剛躁, 非保家子弟;(諸葛)誕固執寡謀, 亦非令終者, 我受付託之重, 以身許國。此女愛未字人, 常教以禳斗之法。彼即奉事不懈, 後必證仙果, 故名曰‘(諸葛)果’。”」
其實在很多民間傳說中, 諸葛亮與道教有相當淵源, 甚至曾上山學道, 因此其思相行徑也有道家思想, 特別經《三國演義》渲染後, 當中有卜卦, 有“命數”, “天命”, 甚至星落五丈原時的點燈續命, 無不夾雜著道家的用語及想法, 所以各朝神仙故事中, 有諸葛亮及其後人的故事亦不足為奇。當中說到, 諸葛亮覺得雖然諸葛氏分別是魏蜀吳的三國要員, 但各有缺點所困, 非但未能興宗耀族, 反而會受困厄, 所以教其女兒禳斗之法(道家術理), 希望能“證仙果”(道教語。謂成仙的結局。明屠隆《彩毫記·訪道仙翁》:“正為國家多難, 羅網難逃, 混跡和光, 斯為良策, 懷忠秉節, 保無大災, 機緣一來, 終證仙果。”), 因而把女兒名叫“果”。
再講魏了翁, 1178年—1237年, 字華父, 號鶴山, 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 授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歷任國子正、武學博士、試學士院, 以阻開邊之議忤韓侂冑, 改秘書省正字, 出知嘉定府。史彌遠當國, 力辭召命。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 擢潼川路提點刑獄, 歷知遂寧、瀘州、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 召為兵部郎中, 累遷秘書監、起居舍人。寶慶元年(1225年), 遭誣陷後黜至靖州居住。
紹定五年(1232年), 起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1234年), 召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 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之職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嘉熙元年(1237年)卒, 年六十, 贈太師、秦國公, 諡文靖。
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
認為聖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 指出“虛無, 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 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 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 強調“心”的作用, 又和陸九淵接近。張澍覺得魏了翁如此大名, 不會只是隨意說說, 所以把其《朝真觀記》中有關諸葛果的事記在《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 覺得是有一定根據的。
至於朝真觀是在哪呢?魏了翁《成都府朝真觀記》:“出成都少城之西迄北, 修垣而環除, 邃宇而周閣, 沈沈翼翼, 竟衢兼術者, 朝真觀也。其中為玉虛清皇之居,
而列其右者, 經藏、仙祠、云堂茶寮與方丈室湛然之堂也。列其左者, 聖母仙師乘煙葛女之祠, 與凡為庖庫之所也。直觀之西偏, 則為諸葛忠武侯祠與讀書臺。故老相傳曰, 是侯之故宅也。自天寶五年, 章公始更為觀, 奏名乘煙。乘煙云者, 謂侯之女於此乎輕舉也。觀嘗廢於慶曆, 復興於文忠烈公鎮蜀之日, 其後易乘煙為朝真, 則重和元年也。既作大殿, 又為屋百有五十間者, 紹興中女冠張延彬也。帶高埤下, 延袤而崇飾之, 則淳熙末張居興與今知觀宋祖良也。祖良以其事屬余為記, 余嘗考侯之故宅, 蓋在隆中, 然其自謂有桑八百株, 薄田四十五頃, 子弟衣食自有余饒, 則成都亦有家也。獨乘煙之事, 典記所佚, 未有以復於祖良也。而客謂余曰:「書之庸何傷。周人思召公而愛其棠, 晉人思欒書而愛其子, 今無乃非蜀人之愛侯也, 而以即家為社為未足, 又以諸其後人與侯之始卒也, 肖象立祠, 所在而是, 既制於禮秩之不可, 則相與私祭於道陌間。習隆、向充之言, 至謂百姓巷祭, 戎夷野祀, 侯非威勢, 人所交譽是卷卷者, 果何為哉?且不寧惟是, 侯之子瞻, 用於蜀也, 蜀人思侯不置, 每見朝廷有善政佳事, 雖非瞻也, 必轉相傳告曰:此吾侯之子瞻所為也。是以美名溢譽, 有過其實。陳史于侯父子, 雅有嫌隙, 今其言雖若過於抑揚, 然愛侯以及其子, 亦以覘人心之秉彜好德, 終有不可殄滅者。乘煙之事, 倘若是乎?」余曰:「子知其一耳。合散消息, 陰陽鬼神之常分也, 而必仙之云乎。侯鞠躬盡力, 義不與賊俱存, 其流風餘烈, 尚能威南人而走司馬, 遺祠故宅, 亦足以竦鐘會而感韓弘, 矧炯然此心, 扶植世教, 將不亘千載而不可亡乎!侯之子瞻、孫尚, 不愛一死, 從容蹈義, 其凜有生意, 亦當與侯俱為無窮。彼所謂仙者,
謂其常存而未嘗死也。而侯與瞻、尚, 三世一心, 千古如見, 茲其為仙, 不已多矣。自侯之卒, 賊勢益張, 伯松既亡, 瞻、尚亦殞, 昔者教忠之訓, 則有死而無二也, 然則侯之遺息, 至自托於方外之游, 又非以潔身遁世, 終不肯自污於流俗也。如屈子遠游之云邪!」客曰:「子真知侯之父子者也。子其遂以識諸, 使有能明於天地之性而不可以神怪也, 其無發於斯言矣乎!」是為記。”
從此我們得知, 武侯祠、乘煙觀、朝真觀名稱遞變極明晰, 三者原是一地, 位在少城西北, 是知唐宋時武侯祠不在今地。武侯祠與道觀之緊密關係, 透露出武侯與道家確有思想淵源, 不特葛女乘煙輕舉為然。
但是, 讓我們再探討一下諸葛亮的住所。歷代稗官野史、遊記散文都記成都有諸葛亮宅,
有鼻有眼地載明地點有好幾處。其實, “宅”是後人加的名稱。兩漢三國時, 大官的住處叫“第”, 侯爵的住處叫“家”, 無官無爵者的住處才叫“宅”。諸葛亮入川後已擔任了劉備的軍師, 領將軍銜, 他的住處應該叫“軍師將軍第”, 後任丞相, 住處應叫“丞相第”。封武鄉侯後, 應叫“武鄉侯家”。這些住處應該在什麼位置呢?有人說在武侯祠東邊。因為晉人常璩《華陽國志》指出“亮居城南田疇”(不知在哪一版本)。“城南”可解釋為城內之南, 也可說是城外之南, 但既有田疇, 不會是城內, 只能是城外。三國時出成都南門是錦江, 錦江到武侯祠一帶是錦官城, 其西是車管城。這些地方織錦造車, 是工業區, 不宜居住。過了武侯祠倒是一望無際的田疇, 但距城又太遠。因此, 前人推斷諸葛亮的住處, 可能在武侯祠以東, 即過南門大橋直走, 不遠是田野, 由此到廣都縣(現雙流縣)一帶, 盡是茂林修竹的田園風光, 這裡建屋符合諸葛亮躬耕的志向。因此, 諸葛亮建屋, 很可能在這一帶(即現漿洗街附近)。南宋祝穆《方輿勝覽》云:諸葛亮在住處建造了讀書台, “以集諸儒, 兼待四方賢士”。
唐宋時, 崇奉道教, 竟傳說孔明女兒在讀書台“白日飛升”。天寶五年(公元746年)西川節度使姓章仇名兼瓊的人在讀書台故址修了個道教寺廟——乘煙觀。宋代對乘煙觀幾經培修, 又修了“葛女廟”。明末, 觀、廟盡毀於戰火, 但從明、清時詩句中, 也可推斷出位置大致在下南門大橋往前不遠處。有人說在雙流縣。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說:“廣都縣(現雙流縣)南一十九里有武侯宅”。確切地點已不可考, 也許是個別墅。
又有人說在北較場。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說“宋成都府衙(在今正府街)西北二里有諸葛亮故宅”並說諸葛亮的讀書台和唐修的乘煙觀都在故宅附近。清代人附和這個說法, 並明確指出故宅就在城西北角的北較場。這個說法與《朝真觀記》吻合但略嫌根據不足。第一, 諸葛亮不可能違反禮制, 在皇城北面建住處, 第二, 從古蜀到唐代, 北較場一帶是墓葬區, (唐禧宗時高駢擴大城區, 北較場才劃進城內變成街道)諸葛亮怎麼會在墓葬區居住呢?還有人說在正府街。清代一直流傳的說法是劉備、諸葛亮在成都的辦公地點是在現正府街的成都府衙(辛亥革命後已拆除, 衙址避為人民中路), 其住宅也在其內, 分別築有觀星台以觀天象。清代一些懷古詩詞, 也大寫特寫正府街的觀星台。其實完全是附會。因古蜀、兩漢、三國、晉、唐、五代時的帝王宮殿和駐蜀最高長官官衙均在皇城(現人民南路展覽館一帶)。唐末宋初, 皇城被焚, 宋代的成都府衙才在現正府街修建, 明、清兩代府衙也設在這裡, 於是就被後人誤認。
熟悉成都市歷史的人知道, 從晉代到明代(公元265~1644), 在成都市南門萬里橋不遠處的漿洗街, 有傳說中的諸葛亮夜觀天象的觀象台和乘煙觀。到清代, 乘烟觀早已毀壞。但亦有說諸葛亮觀星台在成都市正府街。此地自宋代以來, 為歷代成都府衙署所在。據《太平寰宇記》載, 蜀漢在此建觀星台, 傳劉備、諸葛亮曾於此觀星。《蜀海叢談》說得更加玄乎:“……府署在正府街, 相傳即蜀漢時諸葛忠武故第之基址。大門外有'古天府'三字橫匾。左右兩方, 向外者, 一書'開誠心', 一書'佈公道'; 向內者, 一書'集眾思', 一書'廣忠益'。皆用武鄉侯語也。署內有石獅二, 相傳亦漢物。”
由於年代久遠, 很多人和事已不可考, 目前大致相信武侯家, 朝真觀應該是有一定關連的, 而且較大可能在漿洗街附近, 而諸葛果到底是否真有其人?由避亂變成被人穿鑿附會訛傳升天?還只是真的完全是子虛烏有, 僅是故事一則?希望有朝一日能發現更多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